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經行泄瀉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概論

除月經的來潮,伴有大便泄瀉,但無其他原因所引起的,稱為「經行泄瀉」。本病一般在月經來朝前2、3日即開始泄瀉,至經淨後,大便即恢復正常,也有至經淨後數日方止。這種症候,有時可持續數年,日久對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。


病因病機
經行泄瀉的原因,主要是脾氣虛弱,或因血虛肝旺,克犯脾氣;或因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溫運失常。因此,本病可分為脾氣虛弱、肝旺脾弱、脾腎兩虛三個方面。

一、脾氣虛弱
脾司運化,脾氣主升,脾能統血,當經行之時,則血注於沖脈,以為月經。如因脾氣素虛者,經行時而脾氣更弱,以致運化無權,清氣下陷,導致水濕停滯於腸,而為經行泄瀉。

二、肝旺脾弱
肝主藏血,其性喜疏泄條達,如因肝氣郁結,肝氣橫逆,克制脾氣,則運化乏力,而脾氣益虛,水濕下流,亦可引起經行泄瀉。

三、脾腎兩虛
脾之運化有賴於腎陽的溫運以助消化,腎陽不足,則導致脾陽不振,濕濁內聚。故脾腎兩虧,亦可出現經行泄瀉。


辨症施治
一、脾氣虛弱

[主要症候]:經行時大便泄瀉,同樣呈周期性的發作,輕者大便溏薄,重者清希,日二、三次,腹隱痛,或不痛,或腸鳴,顏面少華,精神倦怠,或見形寒,飲食不佳。舌苔薄白,脈遲緩。

[症候分析]:平素脾胃之氣虛弱,血的生化之源亦衰少,既行經而血注於沖任,則脾胃的功能更形衰弱,消導失常,相互為因之下,故隨著月經的周期性而發生泄瀉。腹痛或腸鳴,飲食不佳;脾陽不足,濕困中焦,生化無權,則营血虧虛,雖然月經周期正常,但經量可見不足之象,以及顏面少華,精神倦怠,或見形寒,舌苔薄白,脈來遲緩。

[治療法則]:健脾止瀉

[處方用藥]:參苓白朮散<<和濟局方>>

方藥:党參3錢,炒白朮4錢,茯苓3錢,炙甘草1.5錢,淮山5錢,白扁豆3錢,桔梗1錢,炒苡仁3錢,砂仁5分(沖),蓮肉3錢。

本方為治療脾胃氣虛的基本方劑,原為散劑,今多改作湯劑,或丸劑服。如屬清氣下陷者,加煨葛根錢半升提清陽,陽虛甚者,減桔梗、苡仁,加附子1. 5錢、炮姜1錢以溫陽止瀉;月經不調者,加益母草3錢,香附3錢以調經。


二、肝旺脾弱
[主要症狀]:同樣在月經周期前後發病,証狀與前略同,經行泄瀉,必兼見少腹脹痛,舌苔淡白,脈濡,或兼弦脈。

[症候分析]:肝旺則剋犯脾氣,脾氣不足,故經行泄瀉,肝旺氣滯,故必見少腹脹痛,或脈兼弦象。

[治療法則]:抑肝健脾

[處方用藥]:痛瀉要方<<景岳全書>>

方藥:炒白朮4錢,炒白芍3錢,防風炭3錢,陳皮0.5錢

加味:
1) 抑肝理氣加青皮錢半、吳茱萸一錢;
2) 溫脾化濕加木香錢半、茯苓三錢;

本病如見血虛肝旺,月經不調者,可合逍遙散同用。


三、脾腎兩虛
[主要症候]:月經期或行經前,大便溏薄,或五更泄瀉,面色晦暗,腰腿痠軟,下肢畏冷,或臍中隱痛,小便清長。舌質淡、苔白滑,脈沉遲,或沉細。

[症候分析]:脾腎兩虛,則命門火衰,溫運乏力,故多見五更泄瀉。腎陽虛則面色晦暗、腰腿痠軟、下肢畏冷,或臍中隱痛、小便清長,呈現脈門火衰之象。脾虛故舌質淡、苔白滑,腎虛故脈沉遲,或沉細。

[治療法則]:溫腎健脾

[處方用藥]:健固湯<<傅青女主科>>合四神丸<<活人書>>

方藥:黨參4錢,白朮3錢,茯苓3錢,炒苡仁3錢,巴戟3錢;臨卧送服四神丸3錢。

方用健固湯培補脾腎,合四神丸(補骨脂、五味子、肉豆寇、吳茱萸,大棗)以增強溫腎益火之源,使腎陽振則脾健濕化,而泄瀉自癒。脾氣運化,氣血充足,則月經自然調和。

加減:如見經量減少者,可加益母草4錢、香附3錢以調經。

經行吐衄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概論

本病在月經來潮前1、2天,或正值行經時,或在行經後,或已過期不來,而發生周期性的鼻出血或吐血等情況,稱為「經行吐衄」。因為這種病常伴有月經量的減少或不行,好像倒行逆上,替代了月經,所以前人又稱為「倒經」或「逆經」。李時珍<<本草綱目>>:「女人之經…只吐血、衄血或眼目出血者,是謂逆行。」亦即現代醫學稱為「替代性月經」。


病因病機
本病的原因,多由於血熱氣逆所致,<<內經>>:「諸逆沖上皆屬於火。」

一、肝鬱化火
肝主臟血而司血海,沖脈為血海又屬肝經,肝氣鬱結化火,火性上炎,熱傷血絡,經血不能順注沖任,因而出現吐衄。

二、腎陰不足
陽虛於下,陽反上沖,虛火而致吐衄。


辨証施治
經行吐衄應以涼血清熱為主,佐以引血下行。即使虛症,也以補血調經和清熱涼血兼施。


一、肝鬱化火
[主要症候]: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出現鼻出血,吐血,經量減少或不行,心煩口喝,舌質紅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化火,則沖脈之血不下注於沖任,而反循經上逆,陽絡傷則血上溢,故
見經行吐衄,而經量減少或不行經。

[治療法則]:清熱涼血、順經止血

[處方用藥]:順經湯<<傅青女主科>>加牛膝

方藥:當歸5錢,白芍2錢,丹皮3錢,茯苓3錢,沙參3錢,荊芥3錢(炒黑),牛膝3錢。

本方有養血、平肝、順氣的作用,加牛膝以下行,氣順則血順而不上逆,所以有引血歸經的意義。

加減:
1) 兼腹痛,加川楝子3錢,延胡索2錢
2) 出血多,加百草霜3錢,白芧花2錢,茜草3錢,藕節炭3錢


二、腎陰不足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後出現吐衄。舌質光紅,脈沉弦。

[症候分析]:陰虛於下,則虛火易於上逆,且腎與任脈相聯繫,陰虛火旺,則任脈不得下通而循經上逆而導致經行期或不行經出現吐血或鼻衄。陰液被灼,故舌質光紅,腎虛則脈沉,火旺則脈弦。

[治療法則]:滋陰降火、順經止血

[處方用藥]:兩地湯

方藥:生地5錢、玄參3錢、白芍3錢、麥冬3錢、地骨板3錢、阿膠3錢。

本方用生地、玄參、麥冬育陰;地骨板清熱;白芍、阿膠養血,具有養陰滋腎,清熱降火的功效。陰液充足,則虛火自降,而月經調準。

加減:出血多,加旱蓮草5錢、花蕊石五錢

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經前乳脹

內容全出自:
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概論

經前乳脹,在歷代婦科書籍中很少單獨的記述,在臨床上卻很多見。

此症一般多在臨經前3~7天,有的甚至在經後半個月左右即發生乳脹,至經來1、2日間消失,但亦有直到經淨後始行消失,於下次月經前重復發作,頗有規律性和周期性。乳脹的程度有乳房作脹,乳房脹痛,乳頭作痛,乳脹結塊兼有灼熱感等,經前乳脹者不少伴有不孕症。


病因病機
經前乳房作脹的致病因素,主要由於肝郁,肝經有病與沖脈失調是本症發病的關鍵所在。因此,本症的病理可從經絡循行關係加深理解。概括地說,肝經地於大趾叢毛之際,上循抵小腹,挾胃,屬肝,布脇肋(乳房部位)。沖脈起於腹內胞中,上行至胸中而散。這二條經脈都聯繫到乳房部位,故肝經病與沖任有病均可引起乳房作脹的症候。肝臟血,沖為血海,氣郁血虛,本虛標實為其基本原因。臨床上分為三點原因:

一、肝郁氣滯
肝嘉條達,受情志刺激,抑鬱不暢,失於疏泄,經脈不利。

二、肝郁化火
肝氣鬱結,蘊久化火。

三、肝鬱腎虧
平素體虛或腎氣不足,沖任虧損者,又情志不歡,肝氣鬱結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肝鬱氣滯
[主要証候]:經前乳脹或有塊,經行則消,少腹脹痛,精神抑鬱,胸悶脇脹。苔薄,舌正常,脈弦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氣滯失於疏泄,其氣上升肝、胃的經絡,故經前乳脹或有塊,經來則氣散而消。肝氣橫逆,逆於上則胸悶脇脹,精神抑郁,逆於下則少腹脹痛,肝氣甚故脈象見弦。

[治療法則]:疏肝理氣

處方用藥:逍遙散
當歸3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白朮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薄荷8分,煨姜5分。

本方取其疏肝解郁,理氣調經,配合健脾和胃以資其本元。方中以柴胡作用於調經、通經;薄荷之辛涼以散肝郁。故為婦科病中治療月經不調而見作脹、腹痛的主方。平時可改作丸劑或用丸藥。 

平時可服消遙丸,每日2次,每次1.5錢。
加減:乳脹痛加川楝子3錢,白芷3錢,全瓜蔞4錢。乳脹甚加青橘葉1. 5錢,橘核1.5錢。


二、肝鬱化火
[主要証候]:經行乳房有塊,口乾內熱,心情煩躁,少腹一側或兩側掣痛,帶下有穢味。舌質紅、苔薄黃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者故經前乳房有塊,郁久化火故口乾內熱,心情煩躁。肝經氣火下行,故少腹一側或兩側掣痛,帶下有穢味。肝火旺,故舌質紅、苔黃,脈弦數。

[治療法則]:疏肝清熱

[處方用藥]:丹梔逍遙散<<女科撮要>>
當歸3錢,柴胡2錢,白芍3錢,白述1.5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生姜1片,薄荷1錢,丹皮3錢,山梔子3錢。

方中逍遙散疏肝理氣。丹皮、山梔清血分之熱。

加減:乳脹有塊加王不留行4錢,地龍4錢,海藻4錢,昆布4錢等。


三、肝郁腎虧
[主要症候]:經前乳脹,觸之無塊,往往至經淨後方才消失,精神倦怠,腰痠肢軟,頭暈耳鳴,少腹墜脹,且有陰冷感。發育較遲,月經初潮往往在16~20歲之間。未婚多伴痛經。舌淡少苔,脈沉弦。

[症狀分析]:肝脈上行乳絡,腎脈上注胸中,肝鬱腎虧,沖任不足,故經前乳脹,觸之無塊,往往至經淨後方始消失。肝體陰而用陽,肝陰不足,虛陽易浮,故精神倦怠,頭暈耳鳴,脈見弦象。腎氣不足,故少腹墜脹,且有陰冷感,或性慾淡薄,脈見沉。

[治療法則]:行氣開鬱,溫宮益腎

[處方用藥]:定經湯<<傅青主女科>>

[處方用藥[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菟絲子3錢,淮山3錢,茯苓3錢,荊芥2錢。

本方取其補益肝腎,疏利肝腎之氣,以此加強調節肝腎功能。傅青主認為,此方舒肝腎之氣,非通經之藥,肝腎之氣舒而精通,肝腎之精旺而經水自調。所以傅氏在補益肝腎的藥中加入柴胡、荊芥、茯苓的疏通肝腎之氣,以達到調整月經周期之功效。

加減:
1) 肝鬱甚加香附3錢
2) 腎虧甚加鹿角霜3錢,巴戟3錢,菟絲子3錢

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

閉經

內容全出自:
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**紅字是本人修改**

概論

女子的正常發育, 在月經初潮後, 可能出現一個階段閉經, 或生活環境變遷, 精神因素影響, 也可出現暫時性閉經, 倘無其他症狀者, 可不需治療, 因機體經過適應後, 可自然恢復月經. 如果觀察半年仍未恢復者則需治療. 閉經的發生應注意與早孕嚴格鑒別.

閉經的病因病理記載, 在<<內經>>曾有論述, 如有生理上發育不良的, 與「天癸」的產生和發育有一定關係, 所謂「二七而天癸至, 任脈通, 太沖脈盛, 月事以時下.」說明月經的發生還必須依賴於天癸至, 則沖任通盛而有月經的道理. 有關閉經的病理, 認為: 「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, 胞脈者, 屬心而絡於胞中」(<<素問.評熱論>>). 說明閉經可由心經有病而影響胞宮、胞脈的相互關係. 爾後, <<金匱要絡>>:「婦人之病, 因寒、積冷、結氣, 為諸經水斷絕.」朱丹溪說: 「夫經不通, 墮胎、多產傷血, 或因久患漸熱銷血, 或痢疾失血…...故血閉不行.」這兩段話說明閉經在臨床上的多種致病因素. 此外, 有因久患蟲積(血吸蟲病、勾蟲病等), 損耗氣血, 室女(青春期) 先天不足, 腎氣衰弱等因也會引起經閉.

參考現代醫學對於閉經的臨床分析, 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. 青春期、妊娠期、哺乳期和經絕期閉經都為生理性閉經. 病理性閉經又分為原發與繼發兩種, 十八歲以上未來月經者, 稱為原發性閉經; 月經曾來潮, 而又停經三個月以上者, 稱為繼發性閉經.

閉經的主要原因, 認為由於沖任和臟腑功能失調所致. 在臨床上閉經以虛症為多見. 實症中也每多虛中夾實, 單屬於血瘀, 而引起三月半載積而不行者是較少見的. 故治療中多以益氣養血, 調補肝腎為主, 佐以活血行氣之品.

月經量少及月經後期每多為閉經的前驅期, 應根據辨証施治進行治療, 不可忽視.


病因病理
婦女正常月經, 全賴機體氣血充盈, 沖任二脈通盛流暢. 反之, 則沖任不足, 氣血失調而致閉經. 根據辨症施治可歸納為以下五種.


一、肝腎不足
因先天腎氣不足, 或年幼多病, 天癸未至, 以及肝腎虧損, 沖任二脈空虛, 故而經閉不行.

二、 氣血虛弱
多因大出血, 反复出血; 或久病損耗津血; 或生育過多, 沖任受損; 或小產、流產傷血耗氣, 以致营虧血枯. 多屬脾與肝二經虧損.

三、 氣滯血瘀
情志內傷, 肝氣鬱結, 氣機失於調暢, 於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 影響沖任的通盛, 氣滯血阻而不得下行的月經. 亦有因寒凝血瘀者, 多為月經期和產時受寒, 或經常坐臥濕地, 或內傷生冷, 寒濕之邪乘虛客於沖任, 血為寒凝; 或因脾陽不振, 氣虛不能運化水濕, 濕濁流注下焦, 滯於沖任, 導致經閉不行.

四、 痰濕阻滯
肥胖之人, 多痰多濕, 濕困脾陽, 陽氣不宣, 痰濕阻絡, 經脈不通而致經閉.

五、心火偏旺
心主血, 心火上炎, 心氣不得下通, 則胞脈閉而月事不來. 張潔古說:「女子月事不來者, 先瀉心火, 血自下也. 經云: 二陽之病發心脾, 有不得隱曲, 故女子不月.」李東垣說:「或因勞心, 心火上行, 月事不來者, 胞脈閉也。……心氣不得下通, 故月事不來, 宜安心補血瀉火, 經自行矣.」這段話闡述了有因心火內熱所引起的閉經.



辨症施治
一、肝腎不足

[主要症候]:月經初潮, 十八至二十歲左右方行, 行後又出現經閉; 或發育不良, 至十八歲尚未來潮. 面色萎黃, 乳房平垣, 少腹有陰冷感, 頭暈目眩, 帶下清稀. 舌質淡、苔薄、脈細弱.

[症候分析]:肝主藏血, 下注血海, 腎藏精氣, 充養沖任. 肝腎不足, 月經的源流衰少, 則沖任通盛失常, 故經水來潮推遲, 或行後又出現閉經, 甚至發育成熟時期尚未來潮. 乳房屬足陽明經, 沖任之脈起於氣街(胞內), 與胃經相聯, 循經上行乳房, 沖任脈衰, 無以滋化陽明經氣, 故乳房平坦. 正所謂在上為乳汁, 在下為經水, 有它相同的意義. 血虛則面色萎黃, 舌質淡, 脈細弱; 虛陽上浮則頭暈目眩. 腎陽亦虛, 故見少腹陰冷感, 帶下清稀等.

[治法]:補益肝腎、養血通經

[處方用藥]:
1) 調肝湯<<傅青主女科>>加味
方藥:山藥4錢,阿膠4錢,當歸3錢,白芍3錢,山臾肉3錢,巴戟3錢,甘草1.5錢;澤爛4錢,丹參三錢。

本方中山藥、阿膠滋陰補腎;當歸、白芍、甘草養血柔肝;山萸肉補肝腎而益精氣;巴戟溫腎氣而益沖任。全方調補肝腎之效。加入澤蘭、丹參可活血調經


2) 小营煎<<景岳全書>>加味
方藥:當歸4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山藥3錢,杞子3錢,炙甘草1錢,益母草4錢,紫石英5錢。

方用當歸、白芍、甘草養肝血;熟地、杞子、山藥補腎陰,加入益母草以活血調經;紫石英入子宮以暖宮,增強通經作用。


二、氣血虛弱
[主要証候]:經水量小色淡,漸至經閉,面色晃白而萎黃,面目虛浮,納呆便溏,畏寒怯冷,心蕩氣促,神疲肢軟,頭暈目眩。舌淡質胖、邊有齒痕、苔少,脈細軟。本症因久患蟲積、血吸蟲病等,以致產生氣血虛弱之經閉。應先從蟲病的不同原因進行治療。然後治其氣血虛弱所致的經閉。

[症候分析]:脾為生化氣血之源,脾虛則氣血俱虛,有因失血所傷,則肝血枯耗,以致初見經水量少小色淡,漸至血枯經閉,面色晃白或萎黃,心蕩氣促,頭暈目眩。脾虛陽氣不振,故面目虛浮,納呆便溏,畏寒怯冷,神疲肢倦,舌淡質胖,邊有齒痕,苔少,脈細軟。

[治法]:益氣、養血、健脾

[處方用藥]:八珍湯<<正體類要>>

方藥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川芎2錢,當歸3錢,茯苓3錢,白朮3錢,炙甘草1.5錢。

方中四君子湯補氣;四物湯養血,為補益氣血的主方。氣血充沛,則沖任通盛,而經閉自通。


三、氣滯血瘀
[主要症候]:月經數月不行,或欲行而不得下,少腹疼痛或脹痛,按之更甚,胸胁脹痛,精神抑鬱。舌質紫,或邊有瘀點,苔薄,脈沉澀或沉弦。寒凝血瘀者,症見停經少腹冷痛,四肢不溫,大便溏薄,白帶量增多。苔白膩,脈沉緊。

[症候分析]:肝氣鬱結則肝血阻滯,故月經數月不行,或欲行而不得下,舌質紫邊有瘀點。肝氣失於疏泄,故少腹疼痛或脹痛,按之更甚,胸脇脹痛,精神抑鬱,脈沉澀或沉弦。均由情志內傷,或瘀血阻滯,導致經脈不行。若因寒濕阻滯,則損傷脾陽,沖、任、帶脈失調,濕濁下注,故見少腹冷痛,便溏,帶多,苔白膩;經脈阻滯胞宮,故脈象沉緊而不流利。

[治法]:
1) 理氣活血,祛瘀通經
2) 溫經散寒,活血通經

[處方用藥]:
1) 紅花桃仁煎<<素庵醫要>>
方藥:紅花3錢,桃仁3錢,丹參3錢,當歸3錢,川芎2錢,生地4錢(虛証:熟地),赤芍3錢、香附2錢,延胡索3錢,青皮1/2錢。

適用於偏重血瘀阻滯,沖任不利的閉經。用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活血化瘀;生地養陰生津,清熱涼血(熟地滋陰補血);香附、延胡索、青皮理氣止痛。以此推陳致新,使舊血消而新血生的作用。


2) 溫經方<<婦人良方>>
方藥:人參(黨參)3錢,牛膝3錢,當歸3錢,川芎2錢,白芍3錢,桂心1錢(沖),莪朮3錢,丹皮2錢,炙甘草1錢。

方中桂心溫經散寒;當歸、川芎、莪朮、丹皮、養血活血行瘀;白芍和營斂陰;人參補氣健脾。全方以溫樂為主,加涼藥丹皮,使溫而不燥,配伍中又攻而不傷,補而不滯;牛膝下行。故本方有溫經散寒之用。


四、痰濕阻滯
[主要症候]:經水漸少而致經閉,少腹脹痛,體形肥胖,神疲嗜臥,帶下粘稠。苔白膩,脈濡慢。

[症候分析]:體肥者多痰濕,痰濕阻絡,則沖任不利,故經水漸少而致經閉,苔白膩。陽氣不得宣通,則清陽之氣不得上升,故少腹脹痛,神疲嗜臥,脈濡緩。濕濁下注帶脈,故帶下粘稠。

[治法]:行氣導痰,健脾化濕

[處方用藥]:
1) 紅花桃仁煎<<素庵醫要>>合導痰湯<<濟生方>>
方藥:當歸3錢,赤芍3錢,川芎3錢,姜汁炒生地3錢,法夏3錢,枳實2錢,制南星2錢,陳皮1錢,甘草1錢。

2) 促經湯<<古今醫統>>合星弓丸<<丹溪心法>>
方藥:當歸3錢,白芍3錢,川芎2錢,姜汁炒生地3錢,桃仁3錢,紅花1/2半,香附3錢,莪朮3錢,蘇木2錢,木通1錢,甘草5分,肉桂5分研沖,制南星2錢,蒼朮3錢。

以上兩方均適用於胖體痰濕阻塞,佔住血海,而致經閉者,方用四物湯加減和營調經,配合導痰湯或星弓丸以化濕消痰,使氣血調暢,沖任通利,則經閉可治。


五、心火偏旺
[主要症候]:經閉不行,心煩失眠,大便秘結,小便熱赤。舌尖紅、舌質絳、苔薄或少苔,脈細數。

[症候分析]:心主血,心藏神,心火旺則可影響沖任的通盛,故見心煩失眠,經閉不行;舌為心之苗竅,心火上炎,故見舌尖紅、舌質綘,脈細數;心火下行,大便秘結,小便熱赤。

[治療法則]:補血瀉(心)火通經

[處方用藥]:
1) 地黃煎<<全生指迷>>
方藥:生地1襾,大黃3錢

方中生地清熱涼血,大黃瀉火,有加強下行通經的作用。鶿少效捷,並可配合其他方劑同用。

2) 三黃四物湯<<醫宗金鑒>>
方藥:當歸3錢,赤芍3錢,生地5錢,川芎3錢,大黃2錢,黃芩3錢,黃連1錢。

方中四物湯養血,三火瀉火。清熱瀉火的功用較地黃煎更為著力,配合四物湯的養血調經,以此達到通經的作用。應以治療血虛火旺的閉經最為適宜。但於月經通利後,須服健脾養血之劑調益沖任,才能鞏固療效。


[預防]
一、注意勞逸有節。
二、月經期注意風寒、飲食生冷的影響。
三、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,以防引起閉經。

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

月經過少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商務印書館出品


概論

月經過少是指周期正常,而經量減少,或行經期縮短,總量亦少,以血虛為多見,治法以益氣養血為主。

病因病機
素體虛弱,或大病後陰血不足,或脾胃虛弱,生化之源不足,血海空虛。

辨症施治
[主要症候]:經量過少,不到一、二日即淨,或僅來點滴即止,色淡,質稀如水,頭暈,手足欠溫。舌淡,脈虛細。

[症候分析]:血虛胞兄脈失養,不能達於胞宮而化生經血,故量少色淡,質稀如水。脾胃虛弱,脾陽不足,胃失和降,血虛不能榮於脈絡、四肢,故見手足欠溫,頭暈,脈象虛細。

[治法]:益氣、健脾、補血

[處方用藥]:人參滋血湯<<產寶百問>>

方藥:人參/党參3錢,山藥4錢,茯苓3錢,熟地4錢,當歸3錢(全歸),川芎2錢,白芍3錢。

本方中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養血和血;人參、山藥、茯苓培脾益氣而生血,則補血之效更捷。

月經過多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概論
是指月經周期正常,而經量超過本人原有的正常量,或行經時間延長,總量亦增多。


病因病理
一、氣虛
中氣不足,氣虛下陷,氣不攝血,血不歸經。

二、血熱
素體內熱,熱則血溢不守而妄行,或過食辛辣香燥之品,熱迫沖任,血熱妄行。


辨症施治
一、氣虛
[主要症候]:月經量多,過期不止,血淡而質清稀如水,面色晃白,心悸怔忡,氣短懶言,肢軟無力。舌質淡紅,苔薄白而潤,脈虛弱。

[症候分析]:氣虛下陷,沖任不固,以致經血量多過期不止,為陽虛,氣虛則火衰不能化血為赤,故經色淡而質清稀如水。氣虛下陷,陽氣不布,故氣短懶言,肢軟無力,苔薄白而潤。血虛於內,故心悸怔忡,舌質淡紅,脈象虛弱。

[治法]:益氣攝血

[處方用藥]:補中益氣湯<<脾胃論>>

方藥:黃蓍3錢,當歸3錢,白朮3錢,升麻錢半,柴胡2錢,陳皮錢半,甘草1錢。

方解:本方是益氣升提的代表方。方中黃蓍、党參、甘草益氣升提為主藥,配升麻、柴胡以增強升提陽氣的功用。和白朮、陳皮、當歸健脾攝血。故用治氣虛下陷的月經過多症最為適宜。


二、血熱
[主要症候]:經量過多,或過期不止,色深紅或紫而稠粘,同有小血塊,面紅,口乾,溲黃(小便黃),便艱。舌質紅、苔黃、脈滑數。

[症候分析]:氣火偏盛,熱郁血分,血熱妄行,故經行量多,色深紅或紫而稠;血熱則凝,故間有小血塊。內熱熾甚,故面紅、口干、溲黃、便艱、舌質紅、苔黃、脈見滑數。

[治法]:清熱、涼血、止血

[處方用藥]:
1. 先期湯
方藥:生地5錢,當歸2錢,白芍3錢,川芎錢半,黃柏3錢,黃芩3錢,黃連1錢,知母3錢,阿膠3錢,艾葉1錢,香附錢半,炙甘草1錢。

本方取其養陰清熱,涼血止血的功用。特別是對於血熱經多者有效。

2. 固經丸<<婦人良方>>(成藥)
方藥:白芍、龜板、黃芩、黃柏、椿根皮、香附。

每日2次,每次2錢,或加三七粉4分,同時吞服。

方中龜板滋陰清熱;黃芩、黃柏、椿根皮清熱止血固經;白芍養血斂陰;香附調氣疏郁。萁可改作煎劑服。

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

帶下病 (兼陰癢)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正常白帶(又稱生理性白帶)
稀糊或蛋清樣,高度粘稱,無腥臭味,量少。

其他:
1) 透明粘性白帶
見於雌激素水平增高時,如排卵期、妊娠期、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或應用雌激素治療後。


病態性白帶
1) 膿性白帶
多為陰道炎症候所引起,多見於:
a) 滴蟲性陰道炎,常伴有外陰痙癢。
b) 老年性陰道炎
c) 慢性子宮頸炎
d) 子宮內膜炎
e) 宮腔積膿等情況。


2) 白色稠厚豆腐渣樣白帶
80-90%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引起(念珠菌病),伴有外陰奇癢


3) 稀、薄、灰白色或黃白色、泡沫狀臭味白帶
由陰道毛滴蟲引起的滴蟲性陰道感染


4) 質稀薄,均勻一致的魚腥味灰白色白帶
此為細菌性陰道病,病因:
a) 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一種混合性感染(可說是免疫力低下引起,臨床病理特徵無炎症改變)
b) 性交頻密,多個性伴侶或陰道灌洗使陰道鹼化有關


5) 血性白帶
見於宮頸息肉、粘膜下子宮肌瘤、老年性陰道炎、子宮頸癌、子宮內膜癌等病。
此外,於置宮內節育器也可見血性白帶


6) 黃水樣白帶動
應考慮子宮頸癌、子宮內膜癌、子宮粘膜下肌瘤合併感染以及輸卵管癌的可能。



帶下病
概論
婦女陰道內常有白色或淡黃色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,綿綿不斷而下,稱為「帶下」,又稱下「白帶」。如<<女科証治約旨>>說:「陰中有物淋漓下降,綿綿而下,即所為帶下也」。

正如婦女陰道內有少量白色無臭味的分泌物,以滑潤陰道壁粘膜,一般在月經前後或排卵期及妊娠比較增多,無其他証狀者,為生理性的「白帶」。如王孟英說:「帶下女子生而即有,津津常潤,本非病也。」如帶下過多,或夾有其他色澤者,或粘稠如膿液,或稀薄如水狀、穢臭,並伴有騷癢、灼熱痛等局部刺激症狀,以及腰痠腿軟,小腹脹痛等病理狀態的,叫「帶下病」。「帶下病」不是單純的婦科疾病,而是生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的症狀,如陰道炎、宮頸炎、盆腔炎、宮頸癌、子宮肌瘤、子宮體腺癌或陰道異物等,都可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理性帶下。臨床上常見的帶下中,以滴蟲性陰道炎、霉菌性陰道炎、老年性陰道炎和宮頸炎等為最多見。結合症狀,應考慮上述這些疾病,必須作詳細的婦科檢查,找出原因,明確診斷,以便及時治療。

祖國醫學根據不同症狀和帶下的色澤,把它分為白崩、白帶、黃帶、赤帶、青帶、黑帶、五色帶等不同名稱。現根據我們觀察,臨床上以白帶、黃帶、赤帶或赤白相兼較為多見。

1) 白崩:
也是陰道中流出的一種白色如米泔樣的粘液,其較白帶為多,狀如崩沖,故名「白崩」。如<<婦科玉尺>>說:「有日晚流津如清米泔,或如粘膠者,謂之白崩」。其實這就是嚴重的白帶,所以在証治方面,基本上與白帶相似。

2) 青帶:
即指清綠之色,淺者為青也,深者為綠色。如<<傅青主女科>>說:「有帶下而色青者,甚則綠如綠豆汁,稠粘不斷,其氣腥臭,所謂青帶也。」

3) 黑帶:
實質上屬於陳舊性出血,積在子宮腔和陰道內綿綿不斷而下,這應屬於經漏一症,如<<脈經>>說:「黑崩者形如衃血。」(不在本章中論述)。

4) 五色帶:
帶下粘稱,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相雜並見或二、三色夾雜而下一般都有穢臭,如<<醫宗金鑒>>說:「若是內潰,則所下之物雜見五色,似乎膿血,若更有臟腑敗氣,且時下不止而多者,是危症也,其命必傾矣。」根據其症狀描述似乎接近子宮頸癌,或子宮體腺癌之類的疾患。(可參考有關章節內容)

帶下病的臨床表現,除了有帶下外,還往往伴有陰部騷癢,所以把「陰癢」也列入本病範疇內。

導致本病的原因,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2種。屬內因的,大都因脾氣虛弱、腎氣不足、肝經火郁等;屬於外因的,大都由於濕熱、濕毒所引起;或因飲食不節,過食高梁厚味,損傷脾氣、或因房室所傷,手術創傷,影響任、帶二脈不固所致;或因經行、產後胞脈空虛,加之洗滌用具不潔等因素,使濕毒之邪內侵所致。在治療方法上,主要採用虛者補之,實質瀉之,應結合全身症狀和局部體徵進行辨症施治,大體上可健脾化濕、補益肝腎(即補益沖、任)、清利濕熱、疏肝瀉火、清熱解毒、收澀止帶、殺蟲止癢,加上外用法腐生肌、燻洗等。


這裏主要指白帶、黃帶、赤帶或赤白相兼的帶下。引起本病的原因,認為由脾虛、腎虛、肝鬱和濕毒等所致。治療原則主要是健脾化濕、清利濕熱、疏肝瀉火,如體質虛而致帶下淋漓者,需培補脾腎。

病因病理
可分內外兩種因素。內因與任、帶二脈有密切關係,任脈失約,帶脈不固,水濕下注,遂成帶下。而導致任、帶二脈受病,和脾、肝、腎三臟功能失調,其中以脾為主;外因是感受濕毒所致。

一、脾虛
脾的主要作用是消化、吸收、運化水濕。如身體虛弱,過度勞累,或飲食不節等損傷了脾氣,使其運化失常,不能使水谷上輸以生血,反聚而為濕,流於下焦,傷及任脈,影響帶脈,而致帶下。

二、腎虛
素體腎氣不足,下元虧虛,或由於房事過度、多產、腎氣受損,使任脈失約,帶脈不固而帶下;或年老體衰,腎陰虧損,陰虛則生內熱,沖、任、督、帶諸脈失調而致帶下。

三、肝火
由於情緒刺激,肝氣內鬱,日久化熱化火,下注任、帶二脈而致帶下。如<<景岳全書.婦人規>>說:「帶下有由肝經怒火之下流者。」

四、濕毒
因經行、產後胞脈空虛,或因洗滌用具不潔,或因手術、房室所傷,濕毒之邪內侵,損傷任、帶二脈而為帶下。


辨症施治
一、脾虛帶下
[主要症候]:帶下色白質薄無臭味,面色晃白或萎黃,四肢不溫,神疲乏力,納小,小腹墜脹,或大便溏薄,二足浮腫,舌質淡,苔薄膩,脈緩弱。

[症候分析]:症屬脾氣虛弱,不能化水谷而生精血,致水濕之氣下陷而為帶,脾虛中陽不振,則面色晃白或萎黃,四肢不溫;脾虛不能化濕,運化功能失常,則大便溏薄,兩足浮腫;舌淡,脈緩弱,亦脾陽不振之候。

[治法治則]:健脾益氣,除濕止帶

[處方用藥]:
1) 完帶湯<<傅青主女科>>
方藥:人參3錢(或党參)、白朮3錢、白芍3錢、山藥3錢、蒼朮3錢、陳皮3錢、柴胡3錢,黑荊芥3錢,車前子4錢,炙甘草1錢。

方用人參、甘草補脾益氣;白朮、蒼朮、山藥健脾燥濕;白芍、柴胡、陳皮疏肝解郁,理氣升陽;車錢子利水除濕;黑荊芥入血分祛風勝濕。

加減:
a) 氣虛者重加黃蓍
b) 血虛重加當歸
c) 扶脾加扁豆、苡仁;
d) 腰痠痛菟絲子、杜仲;
e) 腹痛加香附、艾葉;
f) 正虛不固者加固攝止帶,如:椿根皮、金櫻子、龍骨、牡蠣、茨實、烏賊骨、白果、蓮肉之類;
g) 如久病腎虛者加鹿角、巴戟、烏賊骨。


2) 參苓白朮散(見經行泄瀉節段)
方藥:党參3錢,炒白朮4錢,茯苓3錢,炙甘草1.5錢,淮山5錢,白扁豆3錢,桔梗1錢,炒苡仁3錢,砂仁5分(沖),蓮肉3錢。

本方適用於脾氣虛弱,納少便溏,帶下色白。


3) 威喜丸(成藥),每日3次,每次1錢。
方藥:茯苓、豬苓、黃蠟三味。

方中用茯苓、豬苓的健脾行濕,而出前陰;黃蠟則性陽、味酸澀,有補腎髓的作用。藥簡較專,有補益下元,行濕止帶的功效。


二、腎虛帶下
腎陰虛
[主要症候]:帶下量多,呈黃色或赤白相兼,或伴有陰部騷癢,甚至有灼熱感,心煩易怒,頭暈目眩,口乾內熱,耳鳴心悸,時有潮熱,不得眠,易汗出,腰痛。舌質紅少苔,脈細數或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腎虛則帶脈失約,任脈不固,故帶下量多。陰虛則生內熱,故見口乾內熱,下色黃或赤白相兼,陰部騷癢、灼熱感。陰虛則陽亢,故有心煩易怒、頭暈目眩、耳鳴心悸、潮熱汗出,腰為腎之腑,故有腰痠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或弦,均是陰虛火旺之象。

[治療法則]:滋陰、降火、止帶。

[處方用藥]:
1) 滋腎束帶方
方藥:生地4錢,澤瀉3錢、茨實3錢、煅牡蠣1襾、知母3錢、蓮鬚3錢、黃柏3錢。

方用生地滋陰補腎,知母、黃柏、澤瀉清熱瀉火;山藥健脾化濕;煅牡蠣、連鬚、茨實固澀止帶。

2) 大補陰丸<<丹溪心法>>(成藥)
方藥:熟地、龜板、知母、黃柏。
方用龜板、熟地滋補肝腎之陰,知母黃柏清熱瀉火。

3) 知柏地黃丸(成藥)
即知柏地黃湯製丸。每日3次,每日1錢。
方藥:知柏3錢、黃柏3錢、丹皮2錢,茯苓3錢,山藥4錢,山萸肉3錢,澤瀉3錢,生地8錢。


腎陽虛
[主要症候]:白帶量多,質稀薄,終日淋漓不斷,腰痠如折,小腹冷感,小便頻數清長,夜間尤甚。質質淡,苔薄白,脈沉遲。

[症候分析]:腎陽不足,腎虛內寒,帶脈失約,任脈不固,精液滑脫而下,故帶下質清稀薄。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不能下暖膀胱,故小便清長;腰為腎之府,故腰痠如折,腎虛不能溫暖胞宮,故小腹有冷感,故舌質淡苔薄白,脈沉遲,屬腎陽氣不足之徵。

[治法治則]:溫腎、固澀、止帶

[處方用藥]:
1) 內補丸<<女科切要>>
方藥:鹿茸1錢,菟絲子3錢,潼蒺藜3錢,黃茋3錢,肉桂1錢,桑螵蛸3錢,肉蓯蓉4錢,制附子錢半,白蒺藜3錢,紫菟茸3錢。

方用鹿茸、肉蓯蓉溫補腎陽,生精髓;菟絲子補肝腎固任脈;黃茋補氣;肉桂、附子、潼蒺藜溫腎止腰痛;白蒺藜疏肝泄風;紫苑茸溫肺益腎。

本方改湯劑煎服。

加減:如便溏者去肉蓯蓉加破故紙、肉豆蔻。


2) 附桂八味丸<<金匱要略>>(成藥)每日3錢,每次1錢。
方藥: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肉桂、附子。
本方溫補腎陽,適用於腎陽不足,帶下稀薄淋漓不斷,亦可改為湯劑煎服。

3) 白帶丸(成藥) 
方藥:白朮、茯苓、白芍、龍骨、山藥、白芷、牡蠣、干姜炭、鹿角霜、榆白皮、赤石脂、陳棕炭。
本方適用於腎虛帶下稀薄,量多。


三、肝火帶下
[主要症候]:帶下色赤,或赤白相兼,或黃綠,質粘稠穢味,淋漓不斷,月經先後無定期,精神抑鬱易怒,胸脇脹悶,口苦咽乾。舌質紅,苔黃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由於肝氣鬱結化火,肝火內熾,下注任、帶二脈,故見赤帶或赤白相兼,並伴有質粘穢臭;肝氣鬱結故見精神抑郁,胸脇脹悶,口苦咽乾,舌質紅,苔黃,脈弦數,均為肝火之徵。

[治療法則]:疏肝瀉火

[處方用藥]:
1) 龍膽瀉肝湯 <<醫宗金鑒>>
方藥:龍胆草5分~2錢,山梔子2~4錢,黃芩2~4錢,柴胡1~3錢,當歸2~4錢,生地3~5錢,澤瀉2~4錢,車前子3~5錢,木通2~3錢,生甘草1~2錢。

本方適用於肝鬱化火,火重濕輕,帶下色赤或黃綠。


2) 清肝止淋湯 <<傅青主女科>>
方藥:丹皮4錢,黃柏4錢、牛膝4錢、白芍4錢、當歸4錢、生地4錢、阿膠3錢,香附4錢,紅棗5個。

本方適用於肝鬱化火,肝火內熾傷及血分,帶下色赤,所以用生地、阿膠涼血止血。


3) 苦膽草片(成藥)一日3次,每次5~8片。


四、濕毒帶下
[主要症狀]:帶下量多,色黃綠如膿,粘稠,或混濁如米泔呈泡沫狀,穢臭,陰部搔癢,或小腹痛,小溲短赤,口苦咽乾,低熱。舌質紅,苔黃,脈滑數。

[症候分析]:濕毒內侵,損傷任、帶之脈,以致穢濁之流下流,故帶下混濁如米泔,或黃綠如膿,濕毒盤踞陰部,故見陰癢,濕毒內蘊,損傷津液,故口苦咽乾,低熱,舌質紅,苔黃,脈滑數

[治療法則]:清熱解毒,利濕止帶

[處方用藥]:
1) 止帶方<<世補斋.不謝方>>
方藥:豬苓3錢,茯苓3錢,車前子4錢,澤瀉3錢,茵陳3錢,赤芍3錢,丹皮3錢,黃柏3錢,山梔子3錢,牛膝4錢。

方用豬苓、茯苓、車前子、澤瀉利水除濕;山梔、茵陳清利濕熱;黃柏、丹皮、赤芍清熱解毒;牛膝引藥下行。

加減:
a) 酌加連翹、銀花、蕺菜使解毒之效更強
b) 有臭味者加土茯苓、苦參;
c) 陰部搔癢者,可加用外用薰洗。


2) 易黃湯<<傅青主女科>>
方藥:山藥3錢,茨實4錢,黃柏3錢,車前子4錢,白果5~10個。

方用山藥、茨實、車前子健脾化濕;白果清熱利濕止帶;黃柏清熱解毒。適用於脾虛濕盛化熱,濕重於熱的濕熱帶下。

加減:如酌加蒲公英、地丁、紅藤使清熱解毒的功能增強。


3) 治帶片(上海產品,成藥)日服3次,每次5片。
方藥:金櫻子,墓頭回,知母,蒼朮,苦參



陰癢
概論

陰癢是一種症狀,其特徵為外陰部甚至陰道內極度騷癢,癢痛難忍,有時被波及肛門周圍,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帶下,叫做「陰癢」、「陰門騷癢」等。嚴重的併發感染時就變成「陰瘡」或稱「陰蝕」。

有許多全身性的或局部疾病都可引起陰癢,但臨床上一般以滴蟲性陰道炎、霉菌性陰道炎、老年性陰道炎和外陰白斑症等為多見。在治療方法上以清熱化火,除濕殺蟲為主,再配合外治燻洗等法效果更佳。


病因病理
本病發生的原因是多種的,祖國醫學理論認為:

1) 病在肝、脾二經,濕熱合邪所致。如消慎斋說:「足厥陰經,環陰器,婦人陰戶為肝經之分。」又如<<婦人良方>>說:「婦人陰內癢痛,內熱倦怠,飲食少思,此肝脾鬱怒,元氣虧損,濕熱所致。」又說:「若陰中有蟲癢痛,亦屬肝木」。

2) 由於因忽視衛生,感染病蟲,蟲蝕作癢;或因濕熱下注,濕熱生蟲,蟲蝕所為。如<<女科經論>>引徐春甫說:「婦人陰癢,多屬蟲蝕所為,始因濕熱不已。」又如<<婦人良方>>說:「婦人陰癢,臟虛而蟲蝕陰中,微則為癢,甚則為痛」。


現代醫學大體上把它分為局部性和全身性二種原因。

局部原因:
如濕疹、皮疹、皮炎、毛囊炎、皮癬、陰道炎、外陰白斑症等疾患的炎症和陰道分泌物刺激外陰;還有外陰周圍寄生蟲如蟯蟲、陰虱等感染刺激所致。

全身原因:
如糖尿病,由於含糖小便刺激外陰所致;維生素A、C、D缺乏症,使皮膚營養障礙而引起;內分泌不足,尤其在絕經期卵巢內分泌不足而引起皮膚萎縮性病變所致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濕熱
[主要症候]:濕熱下注,外陰或陰道瘙癢,甚則疼痛,坐臥不安,帶多色黃如膿樣,或呈泡沫米泔樣,心煩少寐,口苦而膩,胸悶不適,飲食少,小便黃。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
[症候分析]:由於脾虛生濕,郁久化熱,濕熱生蟲;或感受病蟲,濕熱之邪下注陰部,故見陰癢,帶下色淡黃如膿,由於濕阻中焦,故見胸悶不適,納少,舌苔膩,脈滑數。

[治療法則]:清利濕熱,兼殺蟲。

[處方用藥]:萆薢滲濕湯<<瘍科心得集>>加味
方藥:萆薢4錢,苡仁4錢,黃柏3錢,赤苓3錢,丹皮3錢,澤瀉3錢,通草3錢,滑石5錢,加知母、蒼述各3錢,鶴虱、吳茱萸各3錢。

方用苡仁、蒼朮健脾化濕;黃柏、知母、丹皮去下焦濕熱、赤苓、澤瀉、滑石、通草除濕化熱;加鶴虱、吳茱萸殺蟲。


二、肝鬱
[主要証候]:陰道或外陰搔癢難忍,心煩易怒,胸脇痛,大便秘結,小便黃,口苦而乾。舌質紅苔薄黃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陰部是肝經所過之處,由於肝經郁結,故見胸脇痛,心煩易怒,郁而化火,故見口苦而乾,小便黃,苔黃,脈弦數。

[治療法則]:清肝瀉火。

[處方用藥]:龍膽瀉肝湯

龍膽瀉肝湯 <<醫宗金鑒>>方藥:龍胆草5分~2錢,山梔子2~4錢,黃芩2~4錢,柴胡1~3錢,當歸2~4錢,生地3~5錢,澤瀉2~4錢,車前子3~5錢,木通2~3錢,生甘草1~2錢。


外用洗方
1) 蛇床子散
蛇床子、花椒、明矾、百部、苦參各5錢
乘熱先燻後洗,每日早晚各1次,10次為1療程。

2) 塌癢湯<<瘍醫大全>>
陳鶴虱1襾,苦參、威靈仙、當歸尾、蛇床子、狼毒各5錢。
用清水十數碗,熬滾,濾清,貯盆內,乘熱先燻後洗。臨洗前加豬膽汁二個更佳。用法如上述,10次為1療程。

3) 大蒜頭數個煎湯薰洗<<中醫婦科學講義>>
大蒜有止癢殺蟲之效,用法如上述,10次為一療程。


附:外陰白斑病

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

月經先後不定期

內容全出自:

1) 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商務印書館出品


概論

月經不按周期來潮,或先或後,稱為「月經先後不定期」,又稱「經亂」。



病因病機

月經先後不定期的發病原因,是氣血不調,沖任功能紊亂,血海蓄溢失常所致。主要與肝腎有密切關係。


一、肝郁
肝主疏泄而喜条達,如因肝氣郁結或怒氣傷肝,使肝氣逆亂,血隨氣行,氣亂則血海不寧,沖脈不和,導致月經紊亂。

二、腎虛
素體虛弱,腎氣虛弱,產育過多,或房事不節,損傷沖任,使腎氣不守,封藏失職,經水不能定期而行。

三、 肝腎虧損
肝血不足,則沖脈不盛,腎氣虛弱,則任脈不通,以致月經亂期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肝郁
[主要症候]:經期或先或後,行而不暢,乳房作脹,胸脇及少腹脹痛。苔薄,脈弦。

[症候分析]:肝郁則氣滯,氣滯則血行不暢。氣機失於条達,經脈壅滯,故上行則脇、乳房作脹,下行則少腹脹痛。肝氣甚則脈弦。

[治則治法]:疏肝理氣,和营調經。

[處方用藥]:逍遙散<<和濟局方>>

方藥:當歸3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白朮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薄荷8分,煨姜5分。

方解:本方取其疏肝解郁,理氣調經,配合健脾和胃以資其本元。方中以柴胡作用於調經、通經;薄荷之辛涼以散肝郁。故為婦科病中治療月經不調而見作脹、腹痛的主方。平時可改作丸劑或用丸藥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二、腎虛
[主要症候]: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,面色晦暗,兩耳響鳴,腰痠如折,小腹空墜感,夜則溲頻。舌色淡、苔薄,脈沉細。

[症候分析]:腎氣不足,沖任失調,則月經亂期。腎主藏精氣,腎虛則面色晦暗,腰為腎之外腑,小腹為胞宮所居之地,而胞系於腎,腎虛失養,故兩耳響鳴,腰痠如折,小腹空墜。腎司二陰,虛則不能制約,故夜間溲頻。舌質淡、苔薄,脈沉細小,皆為腎氣不足的征象。

[治則治法]:補腎氣,調沖任。

處方:固陰煎<<景岳全書>>

方藥:黨參3錢,熟地5錢,山藥4錢,山萸肉3錢,菟絲子3錢,遠志1.5錢,五味子1. 5錢,炙甘草1錢。

本方中黨參、炙甘草補益元氣;熟地、山萸肉滋腎益陰;菟絲子補腎陽、益精氣;五味子滋陰斂陰;山藥固腎健脾;遠地交通心腎;使陰陽恢復相對平衡,則經水自調。



三、肝腎虧損
[主要症候]:月經紊亂,量少色淡,頭暈耳鳴,面色無華,腰脊痠痛,或足跟痛。舌質淡白,脈沉緩。

[症候分析]:肝為藏血之藏,而主疏泄,肝為沖脈有著直接關係。腎藏精氣,而主生殖,其充在骨,腎與任脈有著密切關係。肝腎虧損,則沖任不足,精血兩虧,故月經周期紊亂,量少色淡。肝體陰而用陽,血虛則面色無華,舌質淡白,虛陽上浮則頭暈耳鳴。腎虧則腰痛、足跟痛,脈沉緩。

[治則治法]:補益肝腎,調攝沖任

[處方用藥]:定經湯<<傅青主女科>>

方藥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菟絲子3錢,山藥3錢,茯苓3錢,荊芥2錢。

本方取其補益肝腎,疏利肝腎之氣,以此加強調節肝腎功能。傅青主認為,此方舒肝腎之氣,非通經之藥,肝腎之氣舒而精通,肝腎之精旺而經水自調。所以傅氏在補益肝腎的藥中加入柴胡、荊芥、茯苓的疏通肝腎之氣,以達到調整月經周期之功效。

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

月經後期

內容全出自:

1) <<女性病治療秘方--月經篇>>,
主編:李翔,李一鳴
科圖有限公司出品



2) 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**紅字是本人的建議**




概論

月經後期是由營血虧損、陽虛、寒凝、氣滯、沖任不暢導致月經延後7天以上而致,甚或40~50天一行的月經病,也稱「經期退後」、「經期錯後」、「經遲」。如每次僅延候3~5天,或偶爾錯後1次,下次仍能如期來潮者,不作此論。

另外,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後數月內,或在更年期絕經前,經期時有延後,如無其他伴隨症狀,也不視為「月經後期」。

月經後期以青年期及育齡期婦女多見,本病一般情況下預後較佳,經治療後大部份恢復正常月經周期,少數患者因沖任提早衰竭(卵巢早衰),則恢復正常月經期比較困難,終至閉經或提早絕經。

症狀

月經後期可分以下幾種類型,症狀如下:

1) 血虛:月經後期而行,伴量少,色淡紅,下腹隱痛,頭暈目眩,心悸少寐,面色萎黃,舌淡脈細弱。

2) 血寒:月經延後,量少色暗有血塊,小腹冷痛,熱敷痛減,肢冷畏寒。苔白,脈沉緊。

3) 虛寒:月經後期,量少色淡,質清稀,小腹隱痛,喜熱敷,腰背痠軟/腰膝痠軟,小便色清,大便稀薄。舌淡,苔白,脈沉細弱。

4) 月經後期,量少色暗,或有血塊,下腹脹痛,胸脇及乳房脹痛。苔薄,脈弦。挾瘀者,經行下腹脹痛較甚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

[辨証施治]

一、血寒

[主要症候]:

實寒者:月經後期,量少色黯,小腹絞痛,面色蒼白,畏寒肢冷。苔薄白,脈沉

虛寒者:月經後期,量少色淡質清,畏寒喜暖,腹痛棉棉喜按/小腹作冷,面色晃白,腰痠無力,苔薄舌淡,脈沉細無力。

[症候分析]:

多因月經或分娩、產後感受寒冷,血為寒滯,則血行不暢,故經行後期,量少而色暗紅,小腹絞痛,面色青白,畏寒肢冷,苔薄白,脈沉緊,為實寒症。

虛寒性多因陽氣不足,陰寒內盛,陽虛不能溫照胞宮,沖任失調,氣虛血虧,故經期延後,量少色淡,畏寒喜暖,腹痛綿綿喜按,小腹作冷,面色晃白。腰為腎之外腑,腎陽不足,故腰痠無力,舌淡、苔薄、脈沉細無力,均為陽損及陰的現象。

[治法]:補血溫經

[處方用藥]:大营煎<<景岳全書>>

方藥:當歸3錢,熟地4錢,杞子3錢,炙甘草錢半,杜仲3錢,牛膝3錢,肉桂1錢(沖)。

方解:方中當歸、熟地、杞子養血;杜仲補腎,牛膝通經活血,肉桂陽散寒,炙甘草甘溫健脾。

二、血虛

治療月經後期須注意什麼?

必須與妊娠出血鑒,尤其是宮外孕出血(未破裂期)。可作尿妊娠試驗、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、盆腔B超、婦科檢查等可以監別。

本病預後良好,可恢復正常月經周期。如不按計劃治療,本病可發展成閉經,尤其是40歲上婦女,多次人流手朮,影響子宮內膜功能和卵巢功能,久而卵巢早衰,提早絕經。

本病如經過較長時間中藥治療無效,血內分泌檢查異常,主要表現為促卵泡激素增多,雌二醇減少,應予中西藥結合治療。


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

月經先期

內容全出自:

1) <<女性病治療秘方--月經篇>>,

主編:李翔,李一鳴

科圖有限公司出品

2) <<婦產科學>>
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商務印書館出品


**紅字是本人的建議**


概論

月經先期係由氣虛不固/熱擾沖任,血海不寧,導致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,甚或半月餘一行的月經病,亦稱「月經超前」、「經早」。

月經僅提前3~5日,或偶而提前1次,又無任何不適者,則不作此論。

月經先期多見於育齡期婦女,本病可見於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黃體功能不足、放環後月經失調、慢性盆腔炎等疾病。

病因病機

1) 血熱:素體血熱,心火上炎,或肝郁化火,影響沖任的正常功能,則血熱迫經先期而下。多屬實熱症。

2) 虛熱:腎陰虧耗,陰虛火旺,引起任脈功能失常,而致沖任失調,虛熱迫經而先行。

3) 氣虛:勞倦過度,脾氣虛弱,心氣不足.脾主統血,而為生血之源,心主血脈,而統諸經之血,故心脾氣虛,引起沖任不固,則血失統攝而泛溢於下。

症狀

月經先期可分成幾種類型,症狀如下:

1) 氣虛型

月經先期,經色淡紅,質清稀薄,或伴量多,面色晃白,神疲乏力,頭暈心悸,少氣懶言,食少便溏。苔薄白,舌色淡,脈細無力。

2) 實熱型

月經先期,經色深紅,經質粘稠,或伴量多,煩躁口乾,大便乾結,小便短黃。苔黃,舌質紅,脈數。

3) 肝郁氣滯型

月經提前,經色紫紅,有血塊,或伴經量多。胸悶脇脹,乳房脹痛,心煩急燥,或口苦口乾。苔薄黃,舌紅,脈弦數。

4) 虛熱型

月經先期,色紅,或伴經量過多,兩顴潮紅,手足心熱,口乾咽燥。苔少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
辨証施治

一、血熱

[主要症候]:月經先期過多,色鮮或紫,質粘稠,或夾血塊,乳房、小腹脹痛,煩躁易怒。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血得熱則妄行,故經量多。血為熱灼,故色鮮或紫,而質粘稠或夾有血塊。心肝兩經有熱,故煩躁易怒,乳房、小脹脹痛,舌質紅,苔黃,脈弦數。

[治療法則]:清熱涼血,瀉心調經。

[處方用藥]:

a) 芩連四物湯<<醫宗金監>>

方藥:黃芩3錢、黃連1錢、當歸2錢、赤芍錢半、生地5錢、川芎錢半。

本方用四物湯以養血調經,加入黃芩、黃連以瀉心火,清肝熱,常用以治療經行先期,內熱較甚之症。

本方加減:

乳房脹痛、小腹脹痛者,加橘葉核各三錢、川楝子三錢。

b) 先期湯<<証治準繩>>

方藥:生地5錢、當歸2錢、白芍3錢、川芎錢半、黃柏3錢、黃芩3錢、黃連1錢、知母3錢、阿膠3錢、艾葉1錢、香附錢半、炙甘草1錢。

本方即四物湯,再加入黃柏、知母以滋陰清熱,阿膠、艾葉以固經止血,配伍香附理氣止痛,甘草調和諸藥,具有養陰清熱,涼血止血的功用。本方適用於血熱先期,經量過多之症,或兼有陰血不足之象者。

二、虛熱

[主要症候]:月經先期量少或多,色紅質薄,顴紅面赤,手心灼熱,或口舌糜爛。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[症候分析]:腎陰不足,引起虛火偏旺,體內津液耗損,故經量反少,而質較稀薄,但亦有見量多者,虛火上升,則顴紅、手心發熱,或口舌糜爛,舌紅,脈細數,均為陰虛陽亢之象。

[治療法則]:滋陰清熱

[處方用藥]:兩地湯

方藥:生地5錢、玄參3錢、白芍3錢、麥冬3錢、地骨板3錢、阿膠3錢。

本方用生地、玄參、麥冬育陰;地骨板清熱;白芍、阿膠養血,具有養陰滋腎,清熱降火的功效。陰液充足,則虛火自降,而月經調準。

本方加減:口舌糜爛者加野薔薇花3錢

三、氣虛
[主要症候]:月經超前,量多,色淡,質清稀,少腹有空墜感,心悸氣促,倦怠肢軟,食慾不振。舌淡苔薄潤,脈細軟。

[症気分析]:多因身體虛弱,或久病氣虛,脾主中氣而統血,氣虛則統攝無權,沖任因而不固,故超前而來,經量多而色淡質稀。氣虛則血亦虛,故心悸氣促,舌質淡,脈細軟無力。脾虛中氣不足,故少腹有空墜感,倦怠肢軟,食慾不振。

[治法]:補氣養血

[處方用藥]:聖愈瘍<<蘭室秘藏>>

方藥:党參4錢,黃茋3錢,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川芎2錢。

本方中党參、黃蓍益氣;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養血。補氣所以固其本,養血所以調其經。但無溫燥之弊,為本方配伍上的特點。

月經先期為為何要忌辛辣?

因本病主因為血熱迫血妄行,或氣血不能固攝沖任所致。血熱所致的月娙先期可見月經量多、色深紅或紫紅,質粘而稠,心煩胸悶,面紅口乾,尿黃便結,舌紅苔黃,脈滑數等症狀。病人由於平素陽氣較盛,又喜食辛燥助熱之品,熱盛迫血妄行,致經血先期而下,所以月經先期病人應特別忌吃辛熱之品。因再吃此品則耗氣動血,使月經更加提前,且量多,易導致貧血。更有甚者,經血不斷,每月有半月來經之苦。

有些患者月經先期是由於氣虛固攝無力而引起。臨床常出現量多色淡,質清稀,神疲膚軟,心悸氣短,舌淡脈無力等氣虛血少的症狀。這種因氣虛而月經先期的病人同樣需忌辛辣。

保健菜餚

1) 黨參甘草烏骨雞
材料:烏骨雞1隻(去毛及內臟洗淨),党參20g,炙甘草10g,當歸、熟地、白芍各5g。

製法:各味洗淨裝入雞腹內,入瓷缽大火蒸1.5小時,待雞爛即可,吃肉喝湯。

服法:月經前跟據食量,每日1~2天1劑,可連服3~5劑。

功效:益氣養血,適用於氣血俱虛之月經先期。


2) 歸茋烏骨雞
材料:烏骨雞1隻(去毛及內臟洗淨),黃著、當歸、茯苓各9g。

製法:把藥放入雞腹內縫合,入沙鍋內大火煮爛熟,去藥渣後調味,食雞肉喝湯。

服法:月經前,每天1劑,分2次服完,連服3~5劑。

功效:健脾養心益肝。適用於氣虛性月經先性。

3) 青皮山楂

材料:青皮6g,山楂肉9g,白糖50g。

製法:於月經來潮前水煎溫服。

服法:每天1次,連服3~4次。

功效:疏肝行氣化瘀。適用於月經先期。


4) 益母草煮雞蛋
材料:益母草30g,雞蛋2個。

製法:以上兩味加水適量同煮。雞蛋熱後去殼再煮片刻即成。

服法:月經前每日1次,連服數日,吃蛋渴湯。

功效:理氣活血調經,適用於有腹脹疼痛者的月經先期。


5) 韭菜炒羊肝
材料:韭菜100g,羊肝150g,蔥、生姜、精鹽各適量。

製法:韭菜洗淨切成段,羊肝切片,加蔥、生姜、精鹽共放鐵鍋內用明火炒熱。

服法;每日1次,佐餐使用,月經前連服5~7天。

功效:補肝血,調月經。適用於月經先期及月經先後無定期。


6) 枸杞子煮雞蛋
材料:杞子15g,雞蛋2個。

製法:以上2味加水適量同煮。雞蛋熱後去殼再煮片刻即成。

服法:月經前每日1次,連服數日,吃蛋喝湯。

功效:滋陰補腎。適用於腎陰虛之月經先期。



藥茶
1) 牡丹皮青蒿茶
材料:綠茶3g,牡丹皮、青蒿各9g,冰糖15g。

製法:將牡丹皮、青蒿洗淨,與綠茶一同置放入茶杯中,用開水浸泡15~20分鐘,再加冰糖溶化。

服法:不拘時代茶頻飲之,連服7日。

功效:清熱涼血止血,適用於血熱型月經先期。

禁忌:月經過多,陰虛多汗者,不宜服用。


2) 白茅根茶
材料:白茅根10g,茶葉、紅糖各適量。

製法:煮取1碗白茅根,茶葉濃汁,去渣,放紅糖溶化後飲服。

服法:每日分2次服用。

功效:清熱調經,涼血止血。適用於血熱型月經先期。


3) 紅糖綠茶
材料:綠茶10g,紅糖20g。

製法:沸水泡取1杯濃茶汁,調紅糖服飲。

服法:每日2次,連服數天,每日1劑。

功效:行氣調經,或清熱調經,止血。適用於血熱,沖任不固所致的月經先期,量多。


4) 牡丹皮藕茶
材料:新鮮牡丹皮15g,鮮藕100g。

製法:將牡丹皮洗淨,加適量水煎汁;鮮藕洗淨切碎絞汁,與杜丹皮汁相合,加入適量白糖,煨煮成羹。

服法:每日1劑,頓服,連服3~5天。

功效:涼血止血,適用於血熱所致的月經先期。


5) 蓮子党參藕茶
材料:蓮子10g,党參10g,藕片10片。

製法:以上3味加適量水同煎。

服法:取汁代茶飲。

功效:健脾補氣,養心安神,適用於氣虛型月經先期。


6) 旱蓮草藕節茶
材料:旱蓮草10g,藕節10g。

製法:以上2味加適量水同煎。

服法:取汁代茶飲。

功效:滋陰補腎,適用於腎陰虛之月經先期。


藥粥
1) 四汁粥
材料:先益母草汁10g,鮮生地汁40g,生姜汁2g,鮮藕節汁40g,粳米50g,蜂蜜20g。

製法:取鮮益母草50g、鮮生地黃200g,鮮藕200g,鮮生姜10g,分別洗淨搗爛,榨取汁液。粳米去雜質,用水淘洗乾淨,放入沙鍋內,加600g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改小火熬煮,待米煮化時加上述藥汁煮至湯稠,再加入蜂蜜稍煮即可。

服法:每日1劑,分頓溫熱服用。

功效:滋陰養血,消瘀調經。適用於月經先期。

禁忌:氣虛便稀者不宜服用。


2) 芹菜牛肉末粥
材料:連根芹菜120g(洗淨切碎),熟牛肉末10g,粳米100g。

製法;芹菜與梗米分別洗淨,一同煮粥,待熟時加入牛肉末。稍煮即成。

服法:月經前,分早晚兩次溫熱服用。

功效:清熱涼血補虛,適用於血熱型月經先期。


3) 生地枸杞粥
材料:鮮生地、杞子各30g,梗米100g,白糖適量。

製法:鮮生地、杞子分別洗淨,與淘洗乾淨的梗米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煮粥,先用大火煮沸,再改用小火熬煮,待米煮化時加入白糖調味。

服法:早晚餐食用

功效:清熱涼血調經。適用於陰虛火旺之月經先期。


4) 蓮心薏苡仁枸杞粥
材料:蓮心15g,薏苡仁15g,枸杞子9g,粳米適量。

製法:將蓮心,薏苡仁,杞子分別洗淨,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煮粥,先用大火煮沸,再改小火熬煮。

服用:早晚餐使用。

功效:健脾養心益肝,適用於肝脾兩虛之月經先期。


5) 何首烏槐花粥
材料:何首烏10g,槐花6g,梗米適量。

製法:將何首烏、槐花分別洗淨,放入鍋中,加水煎取濃汁。粳米淘洗乾淨,放入鍋中加水,先用大火煮沸,再改小火煮熬,待米煮化時加入濃縮藥汁,調勻即成。

服法:早晚餐食用。

功效:健脾補氣,養心安神,適用於氣虛型月經先期。


6) 棗仁桂圓粥
材料:酸棗仁10g,桂圓肉10g,大棗10g,蜂蜜6g。

製法:將酸棗仁、桂圓肉、大棗分別洗淨,與淘洗乾淨的梗米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煮粥,先用大火煮沸,再改小少熬煮,待米煮化時加入蜂蜜調勻即成。

服法:早晚餐食用。

功效:健脾養心益肝,適用於肝脾兩虛之月經先期。


藥湯
1) 黑豆党參湯
材料:黑豆30g,党參9g,紅糖30g。
製法:將黑豆、党參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。燉湯至黑豆熟透,加入紅糖溶化,即成。
服法:吃豆飲湯,每日1劑,連服6~7天。
功效:補氣養血,適用於氣虛型月經先期。


2) 歸脾湯
材料:党參20g,黃蓍15g,桂圓肉12g,酸棗仁12g,白朮10g,茯神10g,遠志10g,大棗10枚,木香6g,當歸6g(全歸),甘草6g ,生姜3片,瘦豬肉250g,精鹽、蔥、生姜各適量。

製法:將諸味中藥入布袋,豬肉洗淨切成塊,與藥袋一同放入沙鍋中,加恖、姜和清水適量,用大火煮沸,再轉用小火燉至豬肉爛熟,加精鹽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食用

功效:益氣攝血調經,適用於氣虛不攝之月經先期。


3) 雙耳湯
材料:銀耳10g,黑木耳10g,冰糖30g

製法:將銀耳、木耳用溫水泡發,並摘除蒂柄,除去雜質,洗淨。再將銀耳、冰糖和清水適量一同放入碗中,上籠蒸約1小時,至黑木耳熟爛即成。

服法:佐餐當湯,隨意服食,吃銀耳和黑木耳。

功效:滋陰清熱,涼血調經,適用於實熱型陰虛型月經先期。


4) 參蓍補脾湯
材料:吉林參6g, 黃蓍30g,桂圓肉10g,雞肉150g,陳皮5g,大棗5枚。

製法:將雞肉洗淨,斬塊;生姜洗淨,拍爛;其餘用料洗淨。全部材料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小火煨煮1.5小時,加精鹽調味。

服法:飲湯吃肉,一天之內服完。

功效:補氣健脾,攝血調經。適用於脾氣虛弱者月經先期。

禁忌:凡經色鮮紅,質稠,舌質紅,脈數(實熱型月經者)忌用。夏天服用應酌量減少服用。桂圓肉尤其不宜多用,多食則壅滯脾胃氣機,導致胸悶腹脹等症。


5) 紫地寧血湯
材料:生地20g,紫草15g,地骨皮15g,活鱉1隻(約重200g),陳皮5g,大棗5枚。

製法:將活鱉殺死,去其內臟,洗淨;其餘用料洗淨,全部材料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。小火煮1.5~2小時,加精鹽調味。

服法:飲湯吃肉,一天內服完。

功效:清熱涼血,調經。適用於陽盛血熱型月經(迫血妄行者用)。

禁忌:凡經色淡,質稀,舌淡,脈細弱者(脾虛氣弱型)忌用本方。忌辛辣、肥甘厚味、凍品。

6) 麥地烏龜湯
材料:熟地20g,山萸肉10g,烏龜1隻(約重150g),麥冬20g,香附6g,生姜6g,大棗6枚。

製法:將龜殺去,取內臟,洗淨;其餘用料洗淨,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。小火煮2~2.5小時,加精鹽調味。

服法:吃肉喝湯,一天之內服完。

功效:養腎陰,清虛熱,調經。適用於腎陰虛型月經先期(虛火內擾者用)。

禁忌:脾虛氣弱者忌用

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

痛經

內容全出自:

1) <<女性病治療秘方--月經篇>>,
主編:李翔,李一鳴
科圖有限公司出品


2) 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**紅字是本人的建議**

概論
痛經是婦女常見疾病之一,尤以青年婦女多見。

痛經是指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為主症。

痛經的發生多數在經前一、二天或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,於月經來後逐漸減輕以致消失,這種痛經最為常見。也有發生於經之際,或自痛經開始延續至淨經時止,或月經將淨後才疼痛,以及逐年加劇等的不同症候。

往往伴有其他全身症狀,如:乳房作脹、惡心、嘔吐、腰痠、下腹絞痛等,並隨著月經的周期持續發作,嚴重者可影響勞動和學習、工作。

**如在月經將至或行經期間僅感覺下腹部輕微的脹痛不適,這是常有的現象,不屬病証。**

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 及 繼發性痛經。

原發性痛經:也稱功能性痛經,是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改變者。常發生於月經初潮或初潮後不久,多見於未婚或未育婦女,往往在結婚或生育後,痛經可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。

繼發性痛經:常發生在月經初潮2年後,常併發一些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腺病、子宮內膜息肉、盆腔感染、盆腔粘連、盆腔充血。

**有些婦女在放置宮內節育器後,也可能引起痛經。**


病因病機
根據「不通則痛」的理論,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氣為血帥,血隨氣行,血行則血行,通則不痛。

1) 氣滯血瘀:多因子宮發育不良,子宮外口狹窄或子宮位置不正。在行經時有不暢的感覺,常伴有月經失調的現象。有因平素沒有注意經衛生,或過度勞累、劇烈運動,或嗜食酸澀之味;以及精神因素的影響,情緒緊張,以致氣滯血瘀,肝氣郁結,氣行不利,導致局部郁血,月經排出困難,不通則痛。

有因血熱氣滯的痛經,由於肝郁氣滯化火,肝火下移所致。主要症狀是經行超前而腹痛,或經行前後少腹隱痛,經期前後有白帶。臨床實驗室檢查,往往發現有炎症的存在。

2) 寒濕凝滯:經期涉水、淋雨、游泳、坐臥濕地,或飲食生冷等因。寒濕客於胞宮、胞脈,血得寒則凝,血行不暢,經血受到阻滯而作痛。

3) 氣血虛弱:體質素虛,氣血不足,行經之後血海空虛;或大病,久病之後氣血兩虧,沖任俱虛,經血運行無力。


症狀
一般疼痛於月經來潮前數小時開始,並逐步加重,可持續數小時或2~3天不等。

疼痛常為下腹部和腰骶部陣發性絞痛,可放射至陰部、肛門和上腹部,常伴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尿頻、頭痛、緊張焦慮等症狀。疼痛劇列時,可出現面色蒼白、四肢厥冷、手足冰涼,出冷汗,全身無力,甚至昏厥。而且,有些人的經液中還會帶有血塊。

痛經一般出現在行經前後,或經期中,常會伴有腰痠,小腹部或腰骶部疼痛,如果是輕微疼痛,則為正常現象。** 正常者的經液也伴有小量的血塊 **

本可分成幾種類型,症狀如下:

氣滯: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,經色暗紅,經前乳脹,胸膺掣痛。苔薄,脈細。

寒凝:經行下腹冷痛,喜用熱敷,經少不暢,色暗有塊,畏寒肢冷,大便溏薄。苔白膩,脈弦緊。

濕熱:經前或經行小腹脹痛拒按,經量少或多,色紫紅,質稠穢臭,身熱口苦,便秘溲赤。苔黃膩,脈弦數。

血虛:經行或經後下腹隱痛,喜用手按於腹部,經色暗紅,神疲乏力,頭暈目眩(眼花),面色萎黃,舌淡,脈細弱。

膜樣痛經:經少不暢,色暗紅,下腹劇痛拒按,直至血塊或內膜片排出則痛勢減輕。舌暗,脈弦。


痛經該怎樣互理?
1) 注意並講究生理衛生,經前期及經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2) 消除對月經的緊張、恐懼心理,解除思想顧慮,心情要愉快。可以適當參加勞動和運動,但要注意休息。

3) 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,尤其是體質虛弱者。還應注意改善營養狀態,並要積極治療慢性疾病。

4) 可喝些熱的紅糖薑或採取艾灸三陰交、合谷、子宮等穴位,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。(只適用M痛時棉棉作痛,喜按,痛處得熱則緩的女士採用


痛經婦女的禁忌
1) 痛經的婦女在月經前及月經期應避免寒冷和刺激。如冷水浴、吃雪糕冰淇淋,或穿衣過少等,均可使血管受寒收縮,造成經血不暢而發生痛經。

2) 不宜在月經期間生氣、鬱悶不樂。這樣可誘發痛經或加重其症狀。

3) 應禁忌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或過重體力勞動。

4) 痛經婦女要禁服止痛片,因痛經者在月經期間服用止痛片,癌症發生率比一般人高6.5倍。(如有需要請看醫生)

5) 痛經病人在飲食上不宜太精細,但忌吃蘋果、藕節等收斂作用的食物,以防大便燥結,因為大便不通也能使痛經加重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氣滯血瘀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行少腹部脹痛或陣痛,瘀下則痛減,量少不暢,經血色暗或有瘀塊,胸脇或乳房脹痛,舌邊有瘀點(紫點),苔薄,脈弦。

[症候分析]:氣滯則經前或經行少腹脹痛或隱痛,胸脇乳房脹痛,脈弦。血瘀則量少不暢,色暗或有瘀塊,瘀下痛減,舌邊有瘀點。

[治療法則]:理氣、行瘀、止痛。

[處方用藥]:
a) 通瘀煎 <<景岳全書>>
方藥:當歸3錢,紅花2錢,香附3錢,烏藥2錢,青皮錢半,木香錢半,山楂4錢,澤瀉3錢。

本方適用於氣滯血瘀,經脈不暢。經久不癒的實症痛經。

本方加減:
見胸脇脹痛者,加郁金錢半,川楝子3錢;
乳脹者,加娑羅子3錢,青橘葉錢半,橘核錢半;
乳房脹痛者,加白芷3錢,全瓜蔞3錢,鹿角屑1錢(沖)


b) 膈下逐瘀湯
方藥:當歸3錢,川芎2錢,赤芍3錢,桃仁3錢,紅花錢半,枳殼2錢,延胡索3錢,五靈脂3錢,丹皮2錢,烏藥2錢,香附3錢,生甘草1錢。

本方適用於偏重瘀血內積者,腹痛較甚,夾有下瘀血塊。


c) 清熱調血湯 <<古今醫鑒>>
方藥:當歸3錢,川芎2錢,白芍3錢,生地6錢,黃連1錢,丹皮3錢,香附3錢,桃仁3錢,紅花錢半,莪朮2錢,延胡索3錢。

本方適用於肝郁化火型痛經。

方中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莪朮活血化瘀;生地、黃連、白芍、丹皮清熱和營;香附、延胡索理氣止痛。


d) 四制香附丸<<景岳全書>>(成藥),每次錢半
內含方藥:當歸,熟地,白芍,川芎,澤蘭,香附,白朮,陳皮,黃柏,生甘草。

此類型病人多見於青年患者。月經初潮,情緒緊張,要消除其緊張情緒;經行氣鬱者,向患者說明要心情開朗。一般以經前服藥較好,使經行氣分通暢,則痛經自除。


e) 痛經散(上海中醫藥學院)
方藥:肉桂2錢,三七1錢,牛笑散1襾。
服法:共研細末,日服1錢,分早晚2次吞服。月經前10天開始化服,連服13天。

本方適用於實型痛經。痛見經來時有大片血塊落下後痛止的症候,最為適宜。


二、寒濕凝滯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行少腹冷痛,牽及腰脊痠楚,喜按得熱則舒,經水量少,色淡,夾有血塊,行而不爽,畏寒便溏,苔白膩,脈沉緊。

[症候分析]:寒濕之邪客於血室,沖任阻滯,經血流行不得通暢,故經水量少,色淡,夾有血塊,行而不爽。寒氣客於胞宮,故少腹冷痛,腰脊痠楚,喜按得熱則舒。寒濕阻滯,脾陽不振,溫運失常,故畏寒便溏,苔白膩,脈沉緊。

[治法治則]:溫經散寒

[處方用藥]:
a) 溫經湯<<婦人良方>>
方藥:人參3錢,牛膝3錢,當歸3錢,川芎2錢,白芍3錢,桂心1錢(沖),莪朮3錢,丹皮2錢,炙甘草1錢。

本方加減:
如見小腹冷痛者,加紫石英5錢,小茴香2錢,艾葉錢半。


b) 溫臍化濕湯<<傅青主女科>>
方藥:白朮5錢,山藥5錢,白扁豆3錢,巴戟肉3錢,白果10粒,蓮子肉4錢,茯苓3錢。

本方適用於經水將來但臍下先痛者,經色如黑豆汁,為寒濕阻滯。
故本方用白朮溫利臍下寒濕之氣,用巴戟,白果通任脈之氣;山藥、扁豆、蓮子養沖脈之氣、佐茯苓以滲濕利氣。全方有溫經散寒,健脾化濕的功效。對痛經而見畏寒便溏者最為適宜。


c) 艾附暖宮丸<<成方便讀>> (成藥)
方藥:四物湯(熟地,白芍,當歸,川芎)加香附,艾葉(與古方略異)。

本方適用於經行小腹冷痛症。

服法:每日2次,每次錢半。經行前後均可服用。

此類型患者往往多見虛中夾實。故本身體質虛弱者,則寒濕之邪乘虛而入,而出現痛經。在臨床上一面溫經散寒,一面要扶助正氣,驅邪外達。


三、氣血虛弱
[主要症候]:經行至經淨後小腹綿綿作痛,且有下墜感,腹痛偏於一側或兩側,喜按痛減,腰痛痠軟,經水色淡質清,面色蒼白,苔薄,舌質淡,邊有齒痕,脈虛細。

[症候分析]:氣血虛弱,多屬肝、脾、腎三經虧損,以致血海不足,胞脈失常,故經行前後小腹綿綿作痛而有下墜感,喜按痛減。肝脾血虛則經水色淡質清,面色蒼白,舌質淡、邊有齒痕,脈虛細。腎虛則腰痛痠軟。

[治療法則]:補氣養血,調攝沖任

[處方用藥]:
a) 八珍湯
方藥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川芎2錢,党參3錢,茯苓3錢,白朮3錢,炙甘草錢半。

本方為補益氣血的代表方劑,著重補益肝脾,調攝沖任。

本方加減:
如因腎虛宮寒者,多見臍腹隱痛,腰骶痛。可加紫石英1襾,复盆子4錢,仙靈脾4錢,肉蓯蓉3錢,杜仲3錢;
少腹痛者,加胡蘆巴3錢,小茴香3錢溫經理氣止痛。


保建菜餚
1) 當歸豆腐火鍋
材料:當歸20g,豆腐250g,魚肉400g,白菜酌量,冬菇5朵,雞湯2000g,醬油、精鹽各適量。

製法:將當歸洗淨,切成薄片備用;魚肉洗淨切片,豆腐切成小塊,白菜切段,香菇泡軟切絲。先將雞湯放入火鍋內,再將切好的當歸全部放入湯內,用大火煮開,再改用小火煮約20分鐘,如果湯少了可以再添加,然後加入佐料調味,隨時可放入魚片、豆腐、香菇、白菜等,熟後即可食用。

服法:佐餐食用

功效:補血活血,溫經止痛。適用於血虛體弱,畏寒肢冷,經行腹部冷痛。

禁忌:月經量過多的婦女不宜食用。

(要補血活血便要落全歸,想偏補血的,只落當歸頭,偏活血的只落當歸尾)


2) 歸蓍墨魚片
材料:墨魚300g,生薑30g,當歸10g,黃蓍20g,植物油、精鹽、澱粉、麻油各適量。

製法:將當歸、黃蓍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約30分鐘,去渣留汁備用。墨魚洗淨切成片。炒鍋上火,放油燒熱,下墨魚片和生薑絲同炒,加入精鹽適量,用歸蓍汁加少許澱粉勾芡,淋上麻油,出鍋裝盤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當菜,在2天內吃完。

功效:益氣養血,溫中散寒。適用於氣虛血弱型痛經。

注:墨魚較難消化,平素有消化力弱的人請注意。


3) 益母草蛋
材料:益母草30g,雞蛋2個。

製法:將益母草洗淨切段,與雞蛋一同加水適量煮熟,去殼後再煮片刻,可加紅糖適量,即成。

服法:月經前日服1次,飲湯吃蛋,連服數日。

功效:活血化瘀,理氣通經,利水消腫。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。


4) 川芎桂枝蛋
材料:川芎10g,桂枝5g,雞蛋1個。

製法:以上3味一同加水適量同煮,煮至蛋熟後去殼,入藥液再煮片刻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1劑,連服7天。

功效:溫經散寒,祛濕調經。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。


5) 歸杞蛋
材料:枸杞15g,當歸15g(全歸)南棗5枚,雞蛋2個。

製法:以上前3味加水,一同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,再將雞蛋敲破去殼放入,再燉片刻成荷包蛋,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1次。

功效:補益氣血,養胞止血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6) 歸芍蛋
材料:當歸15g,芍藥15g,雞蛋1個。

製法:以上3味一同加水用小火煎煮至蛋熟,去殼後復煮片刻,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2次。

功效:補益氣血,養胞止痛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藥茶
1) 薑糖茶
材料:茶葉2g,炮薑3g,紅糖10g
製法:以沸水沖泡,蓋浸片刻。
服法:代茶服飲
功效:補中緩肝,活血祛濕,散濕止痛。適用於寒型痛經。

2) 月季花紅茶
材料:紅茶1~1.5g,月季花3~5g,紅糖25g。
製法:將紅茶,月季花加300g水,煎沸5分鐘後加入紅糖即成。
服法:分3次飲後服,每日1劑。可於每次月經前5天起服,至月經盛潮止,連服3~4個月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3) 茶樹根茴香飲
材料:茶樹根30g,小茴香20g,凌霄花根30g,紅糖12g。
製法:水煎服。
服法:每日3次。
功效:行氣化瘀止痛。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4) 山楂茶
材料:綠茶1.5g,山楂片25g。
製法:加400g水,煎沸5分鐘,服飲。
服法:代茶飲,每日1劑,連服7~10天。
功效:活血散瘀,消滯止痛。適用於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5) 益母草茶
材料:綠茶1g,益母草乾品20g。
製法:沸水沖泡,蓋浸5分鐘,痛經時飲。
服法:代茶飲,每日1劑,可沖泡數次,連服7天。
功效:活血調經,降壓利水。適用於原發性痛經,高血壓,腎炎水腫。
禁忌:孕婦忌用。

6) 川芎茶
材料:川芎3g,茶葉6g。
製法:上2味加400g水,煎至200g,即可。
服法:每日1~2劑,飯前熱服。
功效: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。適用於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
藥粥
1) 肉桂粥
材料:肉桂3g,粳米10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將肉桂加水煎取濃汁,備用;另將淘洗乾淨的粳米入鍋,加1000g水,用大火燒開,加入肉桂汁,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,調入紅糖,攪勻即成。

服法:日服2次,3~5天為1療程。

功效:溫中補陽,散寒止痛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。


2) 吳茱萸粥
材料:吳茱萸2g,粳米50g,生薑2片,蔥白2莖。

製法:將吳茱萸研為細末;另將淘洗乾淨粳米入鍋,加500g水,用大火燒開,再轉用小火熬煮至米熟,加入吳茱萸末及生薑、蔥白,共煮成粥。

服法:日服1劑,3~5天為1療程。

功效:溫中散寒,補脾暖腎,止痛止吐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。

禁忌:一切熱症、實證或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。


3) 養血止痛粥
材料:黃蓍15g,當歸15g,白芍15g,澤蘭10g,粳米10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將黃蓍、當歸、白芍、澤蘭煎服15分鐘,會渣取汁,放入粳米煮粥,將熟爛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。

服法:早晚溫熱食用,於月經前連服7天。

功效:補氣血,健脾胃,止疼痛,適用於痛經。

(如患者瘀血較重,宜落當歸尾。)


4) 地黃桃仁粥
材料:生地黃30g,桃仁21枚,桂心10g,生薑2g,黃酒5g,粳米100g。

製法:將桃仁去皮尖,桂心研成細末備用;再將生地黃、桃仁、生薑加黃酒絞取汁液;另將粳米淘洗乾淨,加水煮成粥,沸後下桃仁和藥汁,再繼續煮至粥稠,調入桂心末,攪勻即成。

服法:日服1劑,分頓食服。

功效:活血行瘀,潤燥滑腸,清熱生津,涼血止痛。適用於熱型痛經。


5) 艾葉生薑粥
材料:乾艾葉6g,生薑10g,粳米5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艾葉與生薑洗淨加適量水煎汁去渣,汁與粳米、紅糖同煮粥,溫熱服用。

服法:每日1劑,連服5次。

功效:溫中散寒,調經理氣。適用於寒型痛經。

禁忌:艾葉中含揮發油,大量應用時能引起中毒性黃疸性肝炎。因此,劑量不宜超過9g。


6) 韭菜粥
材料:新鮮韭菜60g,粳米100g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韭菜洗淨切末;另將淘洗乾淨的粳米入沙鍋,加1000g水,先用大火燒開後加入韭菜細末,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。

服法:日服1劑,宜現煮現食。

攻效:補腎壯陽,固精止遺,健脾暖胃。適用於陽虛型痛經。

禁忌:陰虛內熱,身有瘡瘍以及患有眼疾者不宜服用。


藥湯
1) 墨魚當歸湯
材料:烏賊250g,羊肉500g,當歸30g,淮山藥60g,大棗10g,生姜30g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烏賊放盆中,倒入清水適量,浸泡3~4小時,去烏賊骨、內臟,洗淨;羊肉洗淨切成塊,生姜一同放入鍋內,加清水適量,用大火燒沸,再用小火熬至爛熟,加精鹽適量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使用

功效:補血養肝,和血調經。適用於血虛瘀滯所致的婦女經血不調,痛經,帶下等症。

禁忌:陰虛火旺,濕熱帶下者不宜服用。


2) 牛肉紅花湯
材料:牛肉750g,紅花5g,白蘿蔔150g,胡蘿蔔150g,黃酒10g,胡椒0.5g,陳皮5g,蔥5g,生薑8g,精鹽5g。

製法:先將紅花洗淨,白蘿蔔、胡蘿蔔、牛肉洗淨切塊,蔥、姜、陳皮洗淨。淨鍋置大火上,加入清水,下牛肉燒開,撇去浮沫,加入蔥、姜、紅花、陳皮,煮1小時後改用小火,燉至七成熟時下胡蘿蔔和白蘿蔔,再燉至爛熟,加精鹽調味即成。

服法:分5次食用,日服1次。

功效:補脾胃,益氣養血。適用於脾胃虛寒血瘀型痛經。

禁忌: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。


3) 烏雞湯
材料:烏雄雞1隻,陳皮3g,良姜3g,胡椒6g,草果2雙,蔥、豆豉、崑豆醬適量。

製法:將陳皮、良姜、胡椒、草果洗淨,入布袋;烏雄雞去毛及內臟,洗淨後切成小塊,與藥袋同放沙鍋內燉熟,再加入蔥、豆豉、豆醬,熬成湯,即成。

服法:分數次食用。

功效:溫中健脾,補益氣血。適用於陽虛型痛經等。


4) 調經湯
材料:肥瘦豬肉60g,調經草60g,熟豆油豉10g,蔥5g,生姜5g,大茴香5g,清湯1000g,黃酒、白糖、精鹽各適量。

製法:將豬肉和調經草分別洗淨,將豬肉切成2cm的方塊,並將調經草、大茴香裝入布袋;炒鍋內加熟豆油,待投入豬肉塊,翻炒至水氣散出時加清湯、鹽、糖、黃酒和藥袋,湯開後用小火再燒90分鐘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使用

功效:補氣行氣,調經止痛。適用於氣滯血鬱型痛經。

(注:氣血型痛經不宜使用)


5) 山楂葵花子仁湯
材料:山楂50g,葵花子仁50g,紅糖100g。

製法:將山楂、葵花子仁分別洗淨,一同入鍋,加水適量,燉湯,加入紅糖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行經前2~3天飲用,日服一劑,分2次服用。

功效:健脾胃,補中益氣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6) 香花菜蛋花湯
材料:鮮香花菜30~60g,雞蛋1個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鮮香花菜洗淨入鍋,加清水800g,煎至400g,去渣,雞蛋去殼後打散,加入湯中煮熟,加精鹽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日服1劑。

功效:疏內健脾,理氣止痛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等。


預防:
一、注意月經生理衛生
二、注意情緒,避免過份恐懼及緊張
三、月經期要避免做重活、劇烈運動、防止著冷、冷水淋浴、游泳及生冷酸澀飲食。

什麼是月經病?

內容全出自:
<<女性病治療秘方--月經篇>>, 主編:李翔,李一鳴
科圖有限公司出品


什麼是月經病?
月經病是指月經的周期、經期、經量及色、質方面的異常,或月經期前後伴隨出現的某些明顯的、特有的症狀等。由於月經病的症狀常常相互參見,互為影響,如月經過多與月經先期常常互見,月經過少又與月經後期常常同時出現,故辨證和治療時除了辨證月經期伴隨的明顯症狀,還不能忽視同時並見的全身某些症狀。


月經病的病因:
1) 外感六淫之邪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
2) 七情內傷:悲、思、驚、喜、懮
3) 飲食:暴飲暴食、過份偏食、不思飲食等
4) 房事不節:過勞 / 不衛生


月經病的治療原則:
1) 以調養為主要原則,有調理氣血、補腎、扶脾及疏肝。

2) 調理氣血首先辨清病之在氣在血。病在氣者以調氣為主,佐以養血/活血;病在血者以治血為主,佐以補氣/行氣。

3) 由於月經的產生和調節以腎為主,故調經的關鍵在於腎。補腎以填補精血為主,適當佐以助陽藥物,以達到腎中精血旺盛,陰陽平衡,則月經自調。

4) 扶脾的治法在於益血之源,以健脾升陽為主。但不宜過於使用辛燥或甘潤之品,以免耗損脾陰或困阻脾陽。

5) 疏肝以疏達肝氣為主,目的是在於調節肝的疏泄功能,但不過於使用辛香燥烈之品,以免劫津傷陰,耗損肝血。

6) 調經須分清先病與後病關係:因月經不調而後生諸病者當先調經;因他病而後致月經不調者當先治他病。

7) 調經須注意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。

8) 調經須要區別經期與非經期的治療特點和不同年齡等特點

**以上各點須全面考慮,並靈活運用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