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經前乳脹

內容全出自:
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概論

經前乳脹,在歷代婦科書籍中很少單獨的記述,在臨床上卻很多見。

此症一般多在臨經前3~7天,有的甚至在經後半個月左右即發生乳脹,至經來1、2日間消失,但亦有直到經淨後始行消失,於下次月經前重復發作,頗有規律性和周期性。乳脹的程度有乳房作脹,乳房脹痛,乳頭作痛,乳脹結塊兼有灼熱感等,經前乳脹者不少伴有不孕症。


病因病機
經前乳房作脹的致病因素,主要由於肝郁,肝經有病與沖脈失調是本症發病的關鍵所在。因此,本症的病理可從經絡循行關係加深理解。概括地說,肝經地於大趾叢毛之際,上循抵小腹,挾胃,屬肝,布脇肋(乳房部位)。沖脈起於腹內胞中,上行至胸中而散。這二條經脈都聯繫到乳房部位,故肝經病與沖任有病均可引起乳房作脹的症候。肝臟血,沖為血海,氣郁血虛,本虛標實為其基本原因。臨床上分為三點原因:

一、肝郁氣滯
肝嘉條達,受情志刺激,抑鬱不暢,失於疏泄,經脈不利。

二、肝郁化火
肝氣鬱結,蘊久化火。

三、肝鬱腎虧
平素體虛或腎氣不足,沖任虧損者,又情志不歡,肝氣鬱結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肝鬱氣滯
[主要証候]:經前乳脹或有塊,經行則消,少腹脹痛,精神抑鬱,胸悶脇脹。苔薄,舌正常,脈弦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氣滯失於疏泄,其氣上升肝、胃的經絡,故經前乳脹或有塊,經來則氣散而消。肝氣橫逆,逆於上則胸悶脇脹,精神抑郁,逆於下則少腹脹痛,肝氣甚故脈象見弦。

[治療法則]:疏肝理氣

處方用藥:逍遙散
當歸3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白朮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薄荷8分,煨姜5分。

本方取其疏肝解郁,理氣調經,配合健脾和胃以資其本元。方中以柴胡作用於調經、通經;薄荷之辛涼以散肝郁。故為婦科病中治療月經不調而見作脹、腹痛的主方。平時可改作丸劑或用丸藥。 

平時可服消遙丸,每日2次,每次1.5錢。
加減:乳脹痛加川楝子3錢,白芷3錢,全瓜蔞4錢。乳脹甚加青橘葉1. 5錢,橘核1.5錢。


二、肝鬱化火
[主要証候]:經行乳房有塊,口乾內熱,心情煩躁,少腹一側或兩側掣痛,帶下有穢味。舌質紅、苔薄黃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者故經前乳房有塊,郁久化火故口乾內熱,心情煩躁。肝經氣火下行,故少腹一側或兩側掣痛,帶下有穢味。肝火旺,故舌質紅、苔黃,脈弦數。

[治療法則]:疏肝清熱

[處方用藥]:丹梔逍遙散<<女科撮要>>
當歸3錢,柴胡2錢,白芍3錢,白述1.5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生姜1片,薄荷1錢,丹皮3錢,山梔子3錢。

方中逍遙散疏肝理氣。丹皮、山梔清血分之熱。

加減:乳脹有塊加王不留行4錢,地龍4錢,海藻4錢,昆布4錢等。


三、肝郁腎虧
[主要症候]:經前乳脹,觸之無塊,往往至經淨後方才消失,精神倦怠,腰痠肢軟,頭暈耳鳴,少腹墜脹,且有陰冷感。發育較遲,月經初潮往往在16~20歲之間。未婚多伴痛經。舌淡少苔,脈沉弦。

[症狀分析]:肝脈上行乳絡,腎脈上注胸中,肝鬱腎虧,沖任不足,故經前乳脹,觸之無塊,往往至經淨後方始消失。肝體陰而用陽,肝陰不足,虛陽易浮,故精神倦怠,頭暈耳鳴,脈見弦象。腎氣不足,故少腹墜脹,且有陰冷感,或性慾淡薄,脈見沉。

[治療法則]:行氣開鬱,溫宮益腎

[處方用藥]:定經湯<<傅青主女科>>

[處方用藥[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柴胡2錢,菟絲子3錢,淮山3錢,茯苓3錢,荊芥2錢。

本方取其補益肝腎,疏利肝腎之氣,以此加強調節肝腎功能。傅青主認為,此方舒肝腎之氣,非通經之藥,肝腎之氣舒而精通,肝腎之精旺而經水自調。所以傅氏在補益肝腎的藥中加入柴胡、荊芥、茯苓的疏通肝腎之氣,以達到調整月經周期之功效。

加減:
1) 肝鬱甚加香附3錢
2) 腎虧甚加鹿角霜3錢,巴戟3錢,菟絲子3錢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