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經行吐衄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
概論

本病在月經來潮前1、2天,或正值行經時,或在行經後,或已過期不來,而發生周期性的鼻出血或吐血等情況,稱為「經行吐衄」。因為這種病常伴有月經量的減少或不行,好像倒行逆上,替代了月經,所以前人又稱為「倒經」或「逆經」。李時珍<<本草綱目>>:「女人之經…只吐血、衄血或眼目出血者,是謂逆行。」亦即現代醫學稱為「替代性月經」。


病因病機
本病的原因,多由於血熱氣逆所致,<<內經>>:「諸逆沖上皆屬於火。」

一、肝鬱化火
肝主臟血而司血海,沖脈為血海又屬肝經,肝氣鬱結化火,火性上炎,熱傷血絡,經血不能順注沖任,因而出現吐衄。

二、腎陰不足
陽虛於下,陽反上沖,虛火而致吐衄。


辨証施治
經行吐衄應以涼血清熱為主,佐以引血下行。即使虛症,也以補血調經和清熱涼血兼施。


一、肝鬱化火
[主要症候]: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出現鼻出血,吐血,經量減少或不行,心煩口喝,舌質紅,脈弦數。

[症候分析]:肝鬱化火,則沖脈之血不下注於沖任,而反循經上逆,陽絡傷則血上溢,故
見經行吐衄,而經量減少或不行經。

[治療法則]:清熱涼血、順經止血

[處方用藥]:順經湯<<傅青女主科>>加牛膝

方藥:當歸5錢,白芍2錢,丹皮3錢,茯苓3錢,沙參3錢,荊芥3錢(炒黑),牛膝3錢。

本方有養血、平肝、順氣的作用,加牛膝以下行,氣順則血順而不上逆,所以有引血歸經的意義。

加減:
1) 兼腹痛,加川楝子3錢,延胡索2錢
2) 出血多,加百草霜3錢,白芧花2錢,茜草3錢,藕節炭3錢


二、腎陰不足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後出現吐衄。舌質光紅,脈沉弦。

[症候分析]:陰虛於下,則虛火易於上逆,且腎與任脈相聯繫,陰虛火旺,則任脈不得下通而循經上逆而導致經行期或不行經出現吐血或鼻衄。陰液被灼,故舌質光紅,腎虛則脈沉,火旺則脈弦。

[治療法則]:滋陰降火、順經止血

[處方用藥]:兩地湯

方藥:生地5錢、玄參3錢、白芍3錢、麥冬3錢、地骨板3錢、阿膠3錢。

本方用生地、玄參、麥冬育陰;地骨板清熱;白芍、阿膠養血,具有養陰滋腎,清熱降火的功效。陰液充足,則虛火自降,而月經調準。

加減:出血多,加旱蓮草5錢、花蕊石五錢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