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

痛經

內容全出自:

1) <<女性病治療秘方--月經篇>>,
主編:李翔,李一鳴
科圖有限公司出品


2) 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**紅字是本人的建議**

概論
痛經是婦女常見疾病之一,尤以青年婦女多見。

痛經是指月經來潮或經行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為主症。

痛經的發生多數在經前一、二天或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,於月經來後逐漸減輕以致消失,這種痛經最為常見。也有發生於經之際,或自痛經開始延續至淨經時止,或月經將淨後才疼痛,以及逐年加劇等的不同症候。

往往伴有其他全身症狀,如:乳房作脹、惡心、嘔吐、腰痠、下腹絞痛等,並隨著月經的周期持續發作,嚴重者可影響勞動和學習、工作。

**如在月經將至或行經期間僅感覺下腹部輕微的脹痛不適,這是常有的現象,不屬病証。**

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 及 繼發性痛經。

原發性痛經:也稱功能性痛經,是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改變者。常發生於月經初潮或初潮後不久,多見於未婚或未育婦女,往往在結婚或生育後,痛經可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。

繼發性痛經:常發生在月經初潮2年後,常併發一些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腺病、子宮內膜息肉、盆腔感染、盆腔粘連、盆腔充血。

**有些婦女在放置宮內節育器後,也可能引起痛經。**


病因病機
根據「不通則痛」的理論,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氣為血帥,血隨氣行,血行則血行,通則不痛。

1) 氣滯血瘀:多因子宮發育不良,子宮外口狹窄或子宮位置不正。在行經時有不暢的感覺,常伴有月經失調的現象。有因平素沒有注意經衛生,或過度勞累、劇烈運動,或嗜食酸澀之味;以及精神因素的影響,情緒緊張,以致氣滯血瘀,肝氣郁結,氣行不利,導致局部郁血,月經排出困難,不通則痛。

有因血熱氣滯的痛經,由於肝郁氣滯化火,肝火下移所致。主要症狀是經行超前而腹痛,或經行前後少腹隱痛,經期前後有白帶。臨床實驗室檢查,往往發現有炎症的存在。

2) 寒濕凝滯:經期涉水、淋雨、游泳、坐臥濕地,或飲食生冷等因。寒濕客於胞宮、胞脈,血得寒則凝,血行不暢,經血受到阻滯而作痛。

3) 氣血虛弱:體質素虛,氣血不足,行經之後血海空虛;或大病,久病之後氣血兩虧,沖任俱虛,經血運行無力。


症狀
一般疼痛於月經來潮前數小時開始,並逐步加重,可持續數小時或2~3天不等。

疼痛常為下腹部和腰骶部陣發性絞痛,可放射至陰部、肛門和上腹部,常伴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尿頻、頭痛、緊張焦慮等症狀。疼痛劇列時,可出現面色蒼白、四肢厥冷、手足冰涼,出冷汗,全身無力,甚至昏厥。而且,有些人的經液中還會帶有血塊。

痛經一般出現在行經前後,或經期中,常會伴有腰痠,小腹部或腰骶部疼痛,如果是輕微疼痛,則為正常現象。** 正常者的經液也伴有小量的血塊 **

本可分成幾種類型,症狀如下:

氣滯: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,經色暗紅,經前乳脹,胸膺掣痛。苔薄,脈細。

寒凝:經行下腹冷痛,喜用熱敷,經少不暢,色暗有塊,畏寒肢冷,大便溏薄。苔白膩,脈弦緊。

濕熱:經前或經行小腹脹痛拒按,經量少或多,色紫紅,質稠穢臭,身熱口苦,便秘溲赤。苔黃膩,脈弦數。

血虛:經行或經後下腹隱痛,喜用手按於腹部,經色暗紅,神疲乏力,頭暈目眩(眼花),面色萎黃,舌淡,脈細弱。

膜樣痛經:經少不暢,色暗紅,下腹劇痛拒按,直至血塊或內膜片排出則痛勢減輕。舌暗,脈弦。


痛經該怎樣互理?
1) 注意並講究生理衛生,經前期及經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2) 消除對月經的緊張、恐懼心理,解除思想顧慮,心情要愉快。可以適當參加勞動和運動,但要注意休息。

3) 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,尤其是體質虛弱者。還應注意改善營養狀態,並要積極治療慢性疾病。

4) 可喝些熱的紅糖薑或採取艾灸三陰交、合谷、子宮等穴位,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。(只適用M痛時棉棉作痛,喜按,痛處得熱則緩的女士採用


痛經婦女的禁忌
1) 痛經的婦女在月經前及月經期應避免寒冷和刺激。如冷水浴、吃雪糕冰淇淋,或穿衣過少等,均可使血管受寒收縮,造成經血不暢而發生痛經。

2) 不宜在月經期間生氣、鬱悶不樂。這樣可誘發痛經或加重其症狀。

3) 應禁忌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或過重體力勞動。

4) 痛經婦女要禁服止痛片,因痛經者在月經期間服用止痛片,癌症發生率比一般人高6.5倍。(如有需要請看醫生)

5) 痛經病人在飲食上不宜太精細,但忌吃蘋果、藕節等收斂作用的食物,以防大便燥結,因為大便不通也能使痛經加重。


辨証施治
一、氣滯血瘀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行少腹部脹痛或陣痛,瘀下則痛減,量少不暢,經血色暗或有瘀塊,胸脇或乳房脹痛,舌邊有瘀點(紫點),苔薄,脈弦。

[症候分析]:氣滯則經前或經行少腹脹痛或隱痛,胸脇乳房脹痛,脈弦。血瘀則量少不暢,色暗或有瘀塊,瘀下痛減,舌邊有瘀點。

[治療法則]:理氣、行瘀、止痛。

[處方用藥]:
a) 通瘀煎 <<景岳全書>>
方藥:當歸3錢,紅花2錢,香附3錢,烏藥2錢,青皮錢半,木香錢半,山楂4錢,澤瀉3錢。

本方適用於氣滯血瘀,經脈不暢。經久不癒的實症痛經。

本方加減:
見胸脇脹痛者,加郁金錢半,川楝子3錢;
乳脹者,加娑羅子3錢,青橘葉錢半,橘核錢半;
乳房脹痛者,加白芷3錢,全瓜蔞3錢,鹿角屑1錢(沖)


b) 膈下逐瘀湯
方藥:當歸3錢,川芎2錢,赤芍3錢,桃仁3錢,紅花錢半,枳殼2錢,延胡索3錢,五靈脂3錢,丹皮2錢,烏藥2錢,香附3錢,生甘草1錢。

本方適用於偏重瘀血內積者,腹痛較甚,夾有下瘀血塊。


c) 清熱調血湯 <<古今醫鑒>>
方藥:當歸3錢,川芎2錢,白芍3錢,生地6錢,黃連1錢,丹皮3錢,香附3錢,桃仁3錢,紅花錢半,莪朮2錢,延胡索3錢。

本方適用於肝郁化火型痛經。

方中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莪朮活血化瘀;生地、黃連、白芍、丹皮清熱和營;香附、延胡索理氣止痛。


d) 四制香附丸<<景岳全書>>(成藥),每次錢半
內含方藥:當歸,熟地,白芍,川芎,澤蘭,香附,白朮,陳皮,黃柏,生甘草。

此類型病人多見於青年患者。月經初潮,情緒緊張,要消除其緊張情緒;經行氣鬱者,向患者說明要心情開朗。一般以經前服藥較好,使經行氣分通暢,則痛經自除。


e) 痛經散(上海中醫藥學院)
方藥:肉桂2錢,三七1錢,牛笑散1襾。
服法:共研細末,日服1錢,分早晚2次吞服。月經前10天開始化服,連服13天。

本方適用於實型痛經。痛見經來時有大片血塊落下後痛止的症候,最為適宜。


二、寒濕凝滯
[主要症候]:經前或經行少腹冷痛,牽及腰脊痠楚,喜按得熱則舒,經水量少,色淡,夾有血塊,行而不爽,畏寒便溏,苔白膩,脈沉緊。

[症候分析]:寒濕之邪客於血室,沖任阻滯,經血流行不得通暢,故經水量少,色淡,夾有血塊,行而不爽。寒氣客於胞宮,故少腹冷痛,腰脊痠楚,喜按得熱則舒。寒濕阻滯,脾陽不振,溫運失常,故畏寒便溏,苔白膩,脈沉緊。

[治法治則]:溫經散寒

[處方用藥]:
a) 溫經湯<<婦人良方>>
方藥:人參3錢,牛膝3錢,當歸3錢,川芎2錢,白芍3錢,桂心1錢(沖),莪朮3錢,丹皮2錢,炙甘草1錢。

本方加減:
如見小腹冷痛者,加紫石英5錢,小茴香2錢,艾葉錢半。


b) 溫臍化濕湯<<傅青主女科>>
方藥:白朮5錢,山藥5錢,白扁豆3錢,巴戟肉3錢,白果10粒,蓮子肉4錢,茯苓3錢。

本方適用於經水將來但臍下先痛者,經色如黑豆汁,為寒濕阻滯。
故本方用白朮溫利臍下寒濕之氣,用巴戟,白果通任脈之氣;山藥、扁豆、蓮子養沖脈之氣、佐茯苓以滲濕利氣。全方有溫經散寒,健脾化濕的功效。對痛經而見畏寒便溏者最為適宜。


c) 艾附暖宮丸<<成方便讀>> (成藥)
方藥:四物湯(熟地,白芍,當歸,川芎)加香附,艾葉(與古方略異)。

本方適用於經行小腹冷痛症。

服法:每日2次,每次錢半。經行前後均可服用。

此類型患者往往多見虛中夾實。故本身體質虛弱者,則寒濕之邪乘虛而入,而出現痛經。在臨床上一面溫經散寒,一面要扶助正氣,驅邪外達。


三、氣血虛弱
[主要症候]:經行至經淨後小腹綿綿作痛,且有下墜感,腹痛偏於一側或兩側,喜按痛減,腰痛痠軟,經水色淡質清,面色蒼白,苔薄,舌質淡,邊有齒痕,脈虛細。

[症候分析]:氣血虛弱,多屬肝、脾、腎三經虧損,以致血海不足,胞脈失常,故經行前後小腹綿綿作痛而有下墜感,喜按痛減。肝脾血虛則經水色淡質清,面色蒼白,舌質淡、邊有齒痕,脈虛細。腎虛則腰痛痠軟。

[治療法則]:補氣養血,調攝沖任

[處方用藥]:
a) 八珍湯
方藥:當歸3錢,熟地4錢,白芍3錢,川芎2錢,党參3錢,茯苓3錢,白朮3錢,炙甘草錢半。

本方為補益氣血的代表方劑,著重補益肝脾,調攝沖任。

本方加減:
如因腎虛宮寒者,多見臍腹隱痛,腰骶痛。可加紫石英1襾,复盆子4錢,仙靈脾4錢,肉蓯蓉3錢,杜仲3錢;
少腹痛者,加胡蘆巴3錢,小茴香3錢溫經理氣止痛。


保建菜餚
1) 當歸豆腐火鍋
材料:當歸20g,豆腐250g,魚肉400g,白菜酌量,冬菇5朵,雞湯2000g,醬油、精鹽各適量。

製法:將當歸洗淨,切成薄片備用;魚肉洗淨切片,豆腐切成小塊,白菜切段,香菇泡軟切絲。先將雞湯放入火鍋內,再將切好的當歸全部放入湯內,用大火煮開,再改用小火煮約20分鐘,如果湯少了可以再添加,然後加入佐料調味,隨時可放入魚片、豆腐、香菇、白菜等,熟後即可食用。

服法:佐餐食用

功效:補血活血,溫經止痛。適用於血虛體弱,畏寒肢冷,經行腹部冷痛。

禁忌:月經量過多的婦女不宜食用。

(要補血活血便要落全歸,想偏補血的,只落當歸頭,偏活血的只落當歸尾)


2) 歸蓍墨魚片
材料:墨魚300g,生薑30g,當歸10g,黃蓍20g,植物油、精鹽、澱粉、麻油各適量。

製法:將當歸、黃蓍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約30分鐘,去渣留汁備用。墨魚洗淨切成片。炒鍋上火,放油燒熱,下墨魚片和生薑絲同炒,加入精鹽適量,用歸蓍汁加少許澱粉勾芡,淋上麻油,出鍋裝盤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當菜,在2天內吃完。

功效:益氣養血,溫中散寒。適用於氣虛血弱型痛經。

注:墨魚較難消化,平素有消化力弱的人請注意。


3) 益母草蛋
材料:益母草30g,雞蛋2個。

製法:將益母草洗淨切段,與雞蛋一同加水適量煮熟,去殼後再煮片刻,可加紅糖適量,即成。

服法:月經前日服1次,飲湯吃蛋,連服數日。

功效:活血化瘀,理氣通經,利水消腫。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。


4) 川芎桂枝蛋
材料:川芎10g,桂枝5g,雞蛋1個。

製法:以上3味一同加水適量同煮,煮至蛋熟後去殼,入藥液再煮片刻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1劑,連服7天。

功效:溫經散寒,祛濕調經。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。


5) 歸杞蛋
材料:枸杞15g,當歸15g(全歸)南棗5枚,雞蛋2個。

製法:以上前3味加水,一同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,再將雞蛋敲破去殼放入,再燉片刻成荷包蛋,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1次。

功效:補益氣血,養胞止血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6) 歸芍蛋
材料:當歸15g,芍藥15g,雞蛋1個。

製法:以上3味一同加水用小火煎煮至蛋熟,去殼後復煮片刻,即成。

服法:吃蛋喝湯,日服2次。

功效:補益氣血,養胞止痛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藥茶
1) 薑糖茶
材料:茶葉2g,炮薑3g,紅糖10g
製法:以沸水沖泡,蓋浸片刻。
服法:代茶服飲
功效:補中緩肝,活血祛濕,散濕止痛。適用於寒型痛經。

2) 月季花紅茶
材料:紅茶1~1.5g,月季花3~5g,紅糖25g。
製法:將紅茶,月季花加300g水,煎沸5分鐘後加入紅糖即成。
服法:分3次飲後服,每日1劑。可於每次月經前5天起服,至月經盛潮止,連服3~4個月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3) 茶樹根茴香飲
材料:茶樹根30g,小茴香20g,凌霄花根30g,紅糖12g。
製法:水煎服。
服法:每日3次。
功效:行氣化瘀止痛。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4) 山楂茶
材料:綠茶1.5g,山楂片25g。
製法:加400g水,煎沸5分鐘,服飲。
服法:代茶飲,每日1劑,連服7~10天。
功效:活血散瘀,消滯止痛。適用於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5) 益母草茶
材料:綠茶1g,益母草乾品20g。
製法:沸水沖泡,蓋浸5分鐘,痛經時飲。
服法:代茶飲,每日1劑,可沖泡數次,連服7天。
功效:活血調經,降壓利水。適用於原發性痛經,高血壓,腎炎水腫。
禁忌:孕婦忌用。

6) 川芎茶
材料:川芎3g,茶葉6g。
製法:上2味加400g水,煎至200g,即可。
服法:每日1~2劑,飯前熱服。
功效: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。適用於痛經。
禁忌:孕婦忌服。


藥粥
1) 肉桂粥
材料:肉桂3g,粳米10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將肉桂加水煎取濃汁,備用;另將淘洗乾淨的粳米入鍋,加1000g水,用大火燒開,加入肉桂汁,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,調入紅糖,攪勻即成。

服法:日服2次,3~5天為1療程。

功效:溫中補陽,散寒止痛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。


2) 吳茱萸粥
材料:吳茱萸2g,粳米50g,生薑2片,蔥白2莖。

製法:將吳茱萸研為細末;另將淘洗乾淨粳米入鍋,加500g水,用大火燒開,再轉用小火熬煮至米熟,加入吳茱萸末及生薑、蔥白,共煮成粥。

服法:日服1劑,3~5天為1療程。

功效:溫中散寒,補脾暖腎,止痛止吐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。

禁忌:一切熱症、實證或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。


3) 養血止痛粥
材料:黃蓍15g,當歸15g,白芍15g,澤蘭10g,粳米10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將黃蓍、當歸、白芍、澤蘭煎服15分鐘,會渣取汁,放入粳米煮粥,將熟爛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。

服法:早晚溫熱食用,於月經前連服7天。

功效:補氣血,健脾胃,止疼痛,適用於痛經。

(如患者瘀血較重,宜落當歸尾。)


4) 地黃桃仁粥
材料:生地黃30g,桃仁21枚,桂心10g,生薑2g,黃酒5g,粳米100g。

製法:將桃仁去皮尖,桂心研成細末備用;再將生地黃、桃仁、生薑加黃酒絞取汁液;另將粳米淘洗乾淨,加水煮成粥,沸後下桃仁和藥汁,再繼續煮至粥稠,調入桂心末,攪勻即成。

服法:日服1劑,分頓食服。

功效:活血行瘀,潤燥滑腸,清熱生津,涼血止痛。適用於熱型痛經。


5) 艾葉生薑粥
材料:乾艾葉6g,生薑10g,粳米50g,紅糖適量。

製法:艾葉與生薑洗淨加適量水煎汁去渣,汁與粳米、紅糖同煮粥,溫熱服用。

服法:每日1劑,連服5次。

功效:溫中散寒,調經理氣。適用於寒型痛經。

禁忌:艾葉中含揮發油,大量應用時能引起中毒性黃疸性肝炎。因此,劑量不宜超過9g。


6) 韭菜粥
材料:新鮮韭菜60g,粳米100g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韭菜洗淨切末;另將淘洗乾淨的粳米入沙鍋,加1000g水,先用大火燒開後加入韭菜細末,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。

服法:日服1劑,宜現煮現食。

攻效:補腎壯陽,固精止遺,健脾暖胃。適用於陽虛型痛經。

禁忌:陰虛內熱,身有瘡瘍以及患有眼疾者不宜服用。


藥湯
1) 墨魚當歸湯
材料:烏賊250g,羊肉500g,當歸30g,淮山藥60g,大棗10g,生姜30g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烏賊放盆中,倒入清水適量,浸泡3~4小時,去烏賊骨、內臟,洗淨;羊肉洗淨切成塊,生姜一同放入鍋內,加清水適量,用大火燒沸,再用小火熬至爛熟,加精鹽適量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使用

功效:補血養肝,和血調經。適用於血虛瘀滯所致的婦女經血不調,痛經,帶下等症。

禁忌:陰虛火旺,濕熱帶下者不宜服用。


2) 牛肉紅花湯
材料:牛肉750g,紅花5g,白蘿蔔150g,胡蘿蔔150g,黃酒10g,胡椒0.5g,陳皮5g,蔥5g,生薑8g,精鹽5g。

製法:先將紅花洗淨,白蘿蔔、胡蘿蔔、牛肉洗淨切塊,蔥、姜、陳皮洗淨。淨鍋置大火上,加入清水,下牛肉燒開,撇去浮沫,加入蔥、姜、紅花、陳皮,煮1小時後改用小火,燉至七成熟時下胡蘿蔔和白蘿蔔,再燉至爛熟,加精鹽調味即成。

服法:分5次食用,日服1次。

功效:補脾胃,益氣養血。適用於脾胃虛寒血瘀型痛經。

禁忌: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。


3) 烏雞湯
材料:烏雄雞1隻,陳皮3g,良姜3g,胡椒6g,草果2雙,蔥、豆豉、崑豆醬適量。

製法:將陳皮、良姜、胡椒、草果洗淨,入布袋;烏雄雞去毛及內臟,洗淨後切成小塊,與藥袋同放沙鍋內燉熟,再加入蔥、豆豉、豆醬,熬成湯,即成。

服法:分數次食用。

功效:溫中健脾,補益氣血。適用於陽虛型痛經等。


4) 調經湯
材料:肥瘦豬肉60g,調經草60g,熟豆油豉10g,蔥5g,生姜5g,大茴香5g,清湯1000g,黃酒、白糖、精鹽各適量。

製法:將豬肉和調經草分別洗淨,將豬肉切成2cm的方塊,並將調經草、大茴香裝入布袋;炒鍋內加熟豆油,待投入豬肉塊,翻炒至水氣散出時加清湯、鹽、糖、黃酒和藥袋,湯開後用小火再燒90分鐘,即成。

服法:佐餐使用

功效:補氣行氣,調經止痛。適用於氣滯血鬱型痛經。

(注:氣血型痛經不宜使用)


5) 山楂葵花子仁湯
材料:山楂50g,葵花子仁50g,紅糖100g。

製法:將山楂、葵花子仁分別洗淨,一同入鍋,加水適量,燉湯,加入紅糖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行經前2~3天飲用,日服一劑,分2次服用。

功效:健脾胃,補中益氣。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。


6) 香花菜蛋花湯
材料:鮮香花菜30~60g,雞蛋1個,精鹽適量。

製法:將鮮香花菜洗淨入鍋,加清水800g,煎至400g,去渣,雞蛋去殼後打散,加入湯中煮熟,加精鹽調味,即成。

服法:日服1劑。

功效:疏內健脾,理氣止痛。適用於虛寒性痛經等。


預防:
一、注意月經生理衛生
二、注意情緒,避免過份恐懼及緊張
三、月經期要避免做重活、劇烈運動、防止著冷、冷水淋浴、游泳及生冷酸澀飲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