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

盆腔炎

內容全出自:
<<婦產科學>>
上海中醫藥學院編
商務印書館出品


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疾病,其臨床特徵主要以發熱、腹痛,伴有帶下增多、月經不調等。婦科檢查可捫及附件增厚壓痛或腫塊,在祖國醫學中的月經不調、帶下、痛經、癥瘕、熱入血室等所敍述的病狀有相似之處。如<<女科經綸>>引陳藏器說:「月水行房,精血相射,入於任脈,留於脈中,以致小腹結病。」又如<<婦人良方>>說:「婦人月經痞塞不通,或產後餘穢未盡,因而乘風取涼,為風冷所乘,血得冷矣。」又<<傅青主女科>>說:「婦人當行經之際,腠理大開,適逄風之吹寒之襲,則肝氣為之閉塞,而經水之道亦隨之而俱閉,由是腠理經絡皆不宣,而寒熱之作,由是而起。」

本病主要是指盆腔內生殖器官的炎症性病變,包括子宮、輪卵管、卵巢、盆腔結締組織、盆腔腹膜等。其炎症可在一部分或幾部分同時發生,故統稱「盆腔炎」。


病因病機
1) 導致本病原因很多,多因風熱或濕熱之邪內侵,客於胞宮胞絡,留滯於沖、任、帶三脈之間,使氣血凝滯、阻塞不通導致,如餘邪未盡宿瘀潛留,日久不癒,更使氣滯血瘀,內結癥瘕,或導致沖、任、帶三脈的功能失常。

2) 因產時接生、流產或婦科手術等消毒不嚴或不注意四期衛生,致病菌(主要是葡萄球菌,鏈球菌、大腸杆菌等)侵入內生殖器官,致局部發生炎症病變,如沖血、水腫、粘連,甚至化膿而成為膿腫,膿液裏的膿細胞被吸收後可成為囊腫。


臨床表現
症狀:發熱或低熱起伏,下腹疼痛,壓痛明顯,分泌物增多,色黃如膿性或血性粘稠穢臭,日久不癒時可有下腹墜脹痛,在經期或勞累時更甚,或伴有月經不調或痛經不孕。

盆腔檢查:宮頸舉痛,或宮體活動欠佳,一側或兩側附件增厚,有明顯壓痛或捫及腫塊。

實驗室檢查:血象白細胞增多,中性增加,血沉加快。


診斷與鑒別診斷
根據病史及症狀和體徵表現,診斷一般不難,但本病與宮外孕、急性闌尾炎、卵巢囊腫扭轉等有許多相似的症狀,應加以鑒別。(見宮外孕)


辨証
主証分析:本病的主要症狀為發熱惡寒,下腹疼痛,帶多色黃,內結癥瘕、不孕。

一、發熱惡寒
沖脈、任脈皆起於胞中,隸於陽明,屬於帶脈,由於風熱濕濁之邪客於胞宮胞絡,氣血不調,榮衛不和,邪正分爭,故令發熱惡寒。

二、下腹疼痛
沖任宿瘀潛留或外邪客於胞宮、胞絡鬱積沖任、帶三脈之間,氣血凝滯,脈絡受阻,不通則痛,故見下腹疼痛或拒按

三、帶多色黃
濕熱之邪蘊留於帶脈,以致帶脈失司,遂成帶多色黃。

四、內結癥瘕不孕
濕熱之邪蘊留於胞宮、胞絡、沖、任、帶之間,瘀久不化而積為癥瘕,由於癥瘕內聚,氣機不暢,經絡受阻,亦可導致沖、任、帶諸脈功能失常,故令不孕。


臨床分期
根據其發病過程可分為發熱期和瘕瘕期兩種。

一、發熱期
本期主要由於急性感染或由慢性轉急性發作而來。表現為發熱惡寒或不惡寒,無汗或微汗,下腹痛,拒按,甚則全腹壓痛,反跳痛,帶下黃白或膿性或血性粘稠,臭味,小,大便秘、或溏,惡心,胃口不好,舌紅,苔黃膩或黃燥,脈弦或滑數。婦科檢查時,子宮頸舉痛,兩側附件都有明顯的壓痛或捫及炎塊。

二、癥瘕期
本期主要由於發熱未能及時治療或處理不當拖延而成,高熱雖基本控制,但有時低熱仍有起伏,下腹疼痛墜脹,在經期及勞累後加劇。帶多色黃,腰骶痠楚,或月經不調,痛經不孕,舌質紅,苔薄黃。盆腔檢查:宮體活動欠佳,兩側或一側附件增厚,或捫及壓痛的腫塊。


治療
一、發熱期
1) 中藥治療
[辨証施治]: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
[處方用藥]:銀翹紅醬解毒湯 
方藥:銀花1襾,連翹1襾,紅藤1襾,敗醬草1襾,丹皮3錢,山梔子4錢,赤芍4錢,桃仁、苡仁各4錢,延胡索3錢,炙乳香炙沒藥各錢半至3錢,川楝子3錢。

方解:方用銀花、連翹、紅藤、敗醬草、苡仁清熱解毒,利濕排膿;山梔、丹皮、赤芍涼血活血清熱;川楝子、延胡索理氣止痛;桃仁、乳香、沒藥化瘀消結。

加減:
a) 高熱而兼表証者,加荊芥、防風各錢半至三錢,薄荷1錢
b) 便溏熱臭者加葛根、黃芩各3錢,黃連1錢
c) 便秘者加大黃、元明粉(沖)各3錢
d) 腹脹氣滯者加木香1錢,香附4錢
e) 熱毒甚者加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各一襾
f) 帶多者加黃柏3錢、椿根皮4錢
g) 有血性分秘者加益母草5錢

服法:每日2劑,每劑*二汁,隔4~6小時服一次。

*什麼叫二汁:
中药要煎两次,分取头汁和二汁。煎煮两次,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达到70%~80%。煎煮时要控制好火候,中药浸渍后开始煎煮,一般先用旺火,煮沸后改用文火(较小火力),使其保持微沸状态达一定时间,同时中间要搅拌数次,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。

2) 抗菌素治療
青霉素、鏈霉素肌肉注射;或四環素口服;或四環素1g加入5%葡萄糖1000ml內靜脈滴注。

3) 一般療法
-卧床休息
-適當補液


二、癥瘕期
1) 中藥療法
[辨証施治]:破瘀理氣,清化濕熱
[處方用藥]:棱莪消積湯
方藥:三棱、莪朮、丹參、赤芍、延胡索、丹皮各3錢,桃仁4~5錢,苡仁4~5錢,紅藤、敗醬草各1襾。

方解:方用三棱、莪朮、桃仁破瘀散結;丹參、赤芍、延胡索活血散瘀、理氣止痛;丹皮、苡仁、紅藤、敗醬草清熱利濕。

加減:
a) 檢查包塊大而腹痛甚者,加乳香、沒藥各錢半
b) 腹脹明顯者加木香1錢,川楝子4錢,香附4錢
c) 胸悶胃口不佳者加川朴、陳皮、建曲各3錢
d) 便秘者加積殼、大黃各3錢
e) 腰痠痛者加川斷、桑寄生、狗脊各3錢
f) 帶多者加黃柏3錢,烏賊骨4錢
g) 氣虛者加黨參、白朮、茯苓各3錢
h) 血虛者加當歸3錢,川芎2錢,生地4錢

服法:根據病情進展情況,每日可給1~2劑,每劑二汁,每4~8小時服一次。

2) 外治法
a) 大號珍寶膏一張,加丁桂散1錢,敷腹痛處。

b) 紅藤湯保留灌腸方:紅藤、敗醬草、蒲公英、鴨跖草、紫花地丁各8錢~1襾;有炎塊形成,或附件增厚明顯者加用三棱、莪朮、桃仁各3錢;腹痛較重者加延胡索、香附各3~4錢;腹內發冷厲害者加附子3錢。將上藥煎湯至100ml後,用於灌腸。用5號導尿管,插入肛門14cm以上,在20分鐘內灌完,灌完後卧床30分鐘。

c) 中藥九兩熱敷方
蘇木、姜活、花椒、獨活、千年健、鉆地楓、白芷各6襾,烏頭2襾,防風、歸尾、五茄皮各8襾,艾葉、透骨草各1斤,上藥共研粗末,每包九襾。
用法:薄布包好,隔水蒸熱,敷在下腹部,每日2包。(每包可用5~7天,待蒸到無藥味為止)

3) 針刺療法
三陰交、關元、歸來、中極、腎俞、八窌穴,每次任選2~3穴,中刺激,隔日1次。
穴位注射:复方當歸注射液,八窌穴注射,每次任選1~2穴,交替注射,隔日1次。

4) 西藥治療
有低熱起伏或急性或亞急性發作時,可適當應用抗菌素。
組織增厚粘連者,可用α-糜蛋白酶,或透明質酸酶5mg加生理鹽水2ml,肌肉注射,隔日1次或每周2次。

5) 物理治療
超短波治療,每天1次,十次為1療程。

6) 手朮療法
如有盆腔膿腫形成者,可考慮手朮切除膿腫,或後穹窿切開引流。腫塊較大症狀明顯,或有多次急性發作,治療無效亦可考慮手術切除。

沒有留言: